「王道人太極64式」特色:「罡氣為體、技擊為用,式中有式、變打無窮;質本神明、貌若凡形,淺嚐其妙、即可養生。」
宗岳門太極武學,出自王府皇家,自有高貴的用技血統,與卓然不群的貴族風華,參與王道人64式之學習,身心靈都感染了皇室的尊榮。
宗岳門舊站重新開放http://zongyuemen.com/ 有本站沒有的文章。

2009/03/28

指領法是太極拳的中心信仰

學太極拳本來是非常容易的事,但是世人卻被一些根本問題的干擾給困住了。

太極拳流派雜多,理論莫衷一是,宗岳門的根本技術是全世界唯一僅存的「指領法」,其他門派的根本技術則全是「湧泉法」。

「指領法」和「湧泉法」是完全相反,絲毫沒有共通性的根本觀念,這兩個觀念不能同時成立,更不能同時並存。

所以說,要學王宗岳太極拳,絕對要徹底從心裡放棄掉「陳氏、楊氏、孫氏、吳氏、鄭子.......」諸家太極拳才能學成。

相反地,要學「陳氏、楊氏、孫氏、吳氏、鄭子.......」諸家太極拳,就絕對不能練王宗岳太極拳,連宗岳門影片示範的動作,都不能照著練,練也沒用。

那些根本原則類似的太極拳,是可以一起學的,譬如同是使用「湧泉法」的太極拳,他們的根本都是「湧泉法」,至少不會互相干擾。

但是像「指領法」的宗岳太極,就絕對不能和「陳氏、楊氏、孫氏、吳氏、鄭子.......」等,諸家太極拳一起學習,因為會產生學習干擾。

除非你把「陳氏、楊氏、孫氏、吳氏、鄭子.......」的動作,全部改成用「指領法」操作,或改成宗岳太極的形態,否則就不能同時學。

如果不能徹底捨棄「湧泉法」,根本練不出「指領法」,就算練「指領法」,心裡潛意識也會受到干擾而練不成。

宗長在吳錦園大師門下,練出了和很多師兄不同的功夫,就是因為宗長把師門的「以指領勁」的「指領法」當成信仰在練;全部用技的身手步,一切套路招式,全都是用「指尖」操作。

不管練太極形易八卦,全都是「指領法」的,根本就不是外界所說的,太極「湧泉法」、形易「步為先」、八卦「走為先」;因為師門從董海川、程廷華、高義盛,到吳錦園都沒說過太極「湧泉法」、形易「步為先」和八卦「走為先」。太極「湧泉法」、形易「步為先」和八卦「走為先」,是現代坊間拳師的流行用語,不是古代內家的門內技術,古代內家都是「指領法」,根本沒有「湧泉法」。

很多人在爭論現在內家,為什麼都不好用了?道理很簡單,真內家前輩最根本的「指領法」操作技術,全被各門派的後人,改成「湧泉法」了,內家當然就不好用了,這才是內家不好用的首要原因,其他原因都是次要的。

「指領法」要當成信仰來練,你才會發現「指領法」裡面還有很多精妙的原則,還有很多別人不知道的奧妙,你才會發現你的功夫從「指領法」完全正確的那一刻,從根本上開始昇華變化了。內家說:「高手看人手指一動,就知道對方有沒有功夫!」因為內家自古就是「指領法」,手指動得對不對,當然可以看出功夫,如果內家不是用「指領法」,那就不會這麼說了,就會說「功夫看腳底湧泉」了!

前輩內家高手為了不讓人偷拳,表演時故意不展現「指領法」的「展指」動作,作「推托帶領」作「掤捋擠按」時,故意形不露相,故意不顯現「展指法」,很多人就呆呆照著那手指不會轉動的掌法,去練「推托帶領」、「掤捋擠按」,這樣當然練不出內家功夫,最後他們因為沒有「指領法」可以領出內勁來,所以就自作聰明地發明「湧泉法」用腳底衝擊地面,產生撞擊的勁道,「湧泉法」會出現,就是因為「指領法」喪失了,並不是古內家就用「湧泉法」,古內家根本就沒有「湧泉法」這種功夫。

「指領法」作對了,練內家才有希望,「指領法」作正確了,內家功夫可以突飛猛進,所以內家功夫全在「指領」。練太極拳的朋友們,千萬不要呆呆杵著手指練「掤捋擠按」,要徹底放棄「湧泉法」,用「指領法」向斜角轉動指尖,作出最正確的「展指」動作,一定要向明師學習最精準的「展指」技法,不要道聽塗說自己亂練,這樣才能練出真正的內家功夫來。

2009/03/27

太極拳是最有希望的傳統武術

有一位教氣功的朋友來訪,談到太極拳的功法是要讓太極拳用技更好,他立刻強調他的養生氣功,練了太極拳也可以打得更好。

這就是觀念的落差,我們講太極拳用技是講「摔打拿踢」,也就是講纏摔和跤摔、講拳肘的打擊、講關節技擒拿、講腿踢膝貫,是講一種對戰格鬥;但是他講的太極拳打得好,是講打套路更放鬆,是講一種自己的舒服。在觀念落差下,兩人沒有辦法談太極拳,也沒有辦法談功法,只好設法轉移話題,談些其他吃喝玩樂的事。

所以光是「太極拳」這三個字的觀念,在每個人的頭腦裡都是各人一個樣子,很少是相同的。想到「太極拳」,有人想到神形飄逸,有人想到跺腳發勁,有人想到閉目陶醉,有人想到一推蹦跳,有人想到蹩腿拐腳,........,什麼樣子都有,不像想到跆拳道、空手道、合氣道、泰拳時,大家幾乎都一個樣子,難怪有人會感嘆地說:「太極拳沒希望了!」

其實「太極拳沒希望了!」是一種悲觀錯誤的想法,這世界上有上億人打太極拳,假使全都是亂七八糟,都是不好的太極拳;這太極拳市場那麼大,產品卻全都不良,那不正是你進場的希望和機會嗎?換個頭腦想一想,如果這時候你擁有或學會一種確實好,又有發展潛力的太極拳,那未來豈不是獨佔鰲頭,享用不盡?

所以太極拳產品不良的,當然沒有希望,因為會被自由市場淘汰;照著舊套路打的,當然沒有希望,因為連師父都不能經營;抬名家自滿的,當然沒有希望,因為老本會吃光;悲觀的人更當然沒有希望,因為他從心裡就已經連機會都放棄了;只有推陳出新,積極改進的才有希望,希望在那裡?希望就在太極拳上億人口的市場,只要有百分之十的佔有率,那就是不得了的產值,就能讓老祖先的太極拳永遠承傳下去。

好的太極拳不是要攻擊其他太極拳,或強迫別人接受自己,好的太極拳是要和其他太極拳,一起展示在貨架上讓人挑選,而讓客戶總是會選擇你。所以說,好的太極拳,是全心把自己的本分作好,讓眾人來選擇自己就可以了。所以我們宗岳門的目標,全心放在「教學」的「課程」上面,全面進形教學革新,教材改進,教具改進,課程改進,提昇「教學」能力,要讓每一個人都具有「教學」的真本事,形成良性的內部競爭,一起努力為太極拳弘揚作出貢獻。

太極拳比起其他武術,其實是佔盡優勢的。一般人還看不清楚這個優勢,或直接否定這個優勢,那是因為他們的學習,還沒有深入太極拳的核心技術之中,所以無法見到太極拳的內在優勢;當然還有很多人,是緊抓著錯誤的太極拳來搞自卑的;甚至還有些人,是只看眼前一時的成敗,不看未來發展潛力的;所以他們才會看不出太極拳的未來優勢。

太極拳是「最有希望的傳統武術」,因為太極拳有王宗岳祖師極強大的太極哲學理論作支持,能夠系統性地詮釋太極拳的所有原理;太極拳的道家歷史文化品牌形象良好,名聞國內外,參與太極拳的群眾廣大;太極拳的大鬆大柔徹底無力技術,是所有武術中所獨有的,最容易展現武術的自我特徵和品牌特色;太極拳的基本技法,能夠統括所有內外家武術的動作,學會了太極拳的動作,所有內外家武術的動作,都能夠作出來,甚至能夠做得更好;太極拳能夠徹底應用於摔跤、打擊、擒拿、腿踢,足以面對未來的嚴苛的競技世界。

所以初學者學習武術,太極拳絕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當然在眾多太極拳中,還是要記得貨比三家;因為初學就選錯了,如果在成效不彰的套路裡,浪費了數年時間,機會就失去了。

2009/03/25

宗岳太極拳鐵臂樁

長久以來,內家和太極拳都是以「意念」為心法,來操作技術,像鬆透手臂的「漂浮功、飄浮功、懸吊功.....」甚至「融手功」,都是用意念心法來練的;像掌法的「起銼落鉤,如刀似鋸」,聽勁的「對點、拆點」也都是用「意念」來練習的居多;所以「意念」成為內家技術的練習重點。

「意念」是一個極不精確的東西,就宗長的教學經驗中,要傳達一個「意念」讓師兄們完全了解,簡直是困難重重,所以宗長總是用盡心思,用盡方法去表達那個「意念」,但是還是發生很多雞同鴨講的情況,那就是師兄們有時候,聽在心裡的結論,根本不是老師原本的意思。

所以宗長常在想,太極拳究竟有沒有辦法盡可能減少「意念」的運用,而改用更科學的機械工具來教學,以快速達成太極拳的技術目標。所謂「太極拳的技術目標」當然不是「彈力訓練、重力訓練、衝刺短跑.....」這些武術共通的目標,而是一種專屬於王宗岳太極拳技術的目標。

尤其是王宗岳太極拳最基本的指領式「推托帶領戳砸」六掌拳,其精確度要求非常高,純用「意念」去訓練,往往事倍功半,極難成功。偏偏這指領式的「推托帶領戳砸」,只要有一點點不正確,太極拳技術就不能到達頂峰。

幸運的是宗長最後終於找到了可用來訓練指領式「推托帶領戳砸」六掌拳的機械式滾輪,用它來暫代敵人手臂,作為訓練用的「鐵手臂」,我們稱之為「鐵臂樁」;這是在詠春拳的「木人樁」之後,武術界首次出現的全新「鐵臂樁」。「詠春木人樁,宗岳鐵臂樁」,宗岳門終於有了專屬於宗岳門自己指領式太極拳的樁可用了,「宗岳鐵臂樁」也讓宗岳門太極拳,在訓練形式上,和其他太極拳產生了強烈的區隔,而更具特色。

「宗岳鐵臂樁」的
鐵手臂是宗長葉金山為了讓掌拳更精確而發明的,我們評估可以提高掌拳50%以上的學習效率,更可以練出太極拳「手如刀鋸身如猴,輾轉跳躍不停留,千著變化中心在,全在一接點中求」的手如刀鋸(起銼落鉤)、中心在、點中求(發落點對)。從前這些技術都是用意念去練習,但意念心法很難掌握,有了宗長發明的「鐵臂樁」配合宗岳太極「指領法」,不靠意念也能練成。

所以說用「宗岳鐵臂樁」來訓練「宗岳指領法」,宗岳門的訓練成效將大大提高,以後學員練成太極拳用技,會比以前更容易了。目前我們已尋求廠商,大量製作「鐵臂樁」,以備分送給各館使用,請各館師兄稍候。

宗岳門是一個奮起直前的流派,雖然我們目前如果不用教練培訓方式教學,已能夠將整體課程縮短到一年半左右,足以面對跆拳市場挾奧運競技的強勢壓力,但是對於整體訓練績效,我們還是不滿意,所以我們仍然不斷地進行教學改革,以提高訓練成效,提昇市場競爭力,以防止中國優異的傳統武術,被自由市場淘汰。

繼「宗岳鐵臂樁」之後,很多師兄關注的「宗岳競技」電子測分儀器,零件已從美國進口,現在正由布武館李健儒館長研發中,預計半年內能夠完成;而更多師兄關注的,有利於向社會老少推廣的養生功法,也會在年內定案,讓師兄們更方便向外推展;這些都是好消息,我們更希望喜愛太極拳的朋友們,也能夠儘快加入我們弘揚文化的行列,畢竟「人」,才是我們宗岳門最大的資源,凡是進入宗岳門習藝的,不分男女老少,我們都會盡全力培養,讓大家都有成功機會。

2009/03/24

太極拳的基本功法有那些

很多師兄和宗長推手,雙方「對勁」,也就是互相發勁對抗,以測試師兄們的手法軌跡是否正確,不到幾十分鐘,師兄們的手就酸了,有些甚至舉不起來。可是宗長卻可以不斷地輪流和每一個師兄試勁,好幾個鐘頭,甚至一整天,手都還是不會酸不會累。

問題出在那裡,問題當然是錯在師兄們出手的方位軌跡不夠「精、確、熟、練」。宗長的手法無論怎麼動,無論怎麼推,指領式的「推托帶領戳砸」六掌拳全都是標準精確的方位,走的都是標準軌跡,所以全都是樁,樁可以一點力都不用,所以宗長可以和師兄們推手對勁一整天,手都不會酸,反而很舒服,因為宗長一整天推手對勁,根本沒有用到半點力。

可是師兄們的「推托帶領戳砸」六掌拳,仍然不夠精確,結果六掌拳出現混亂變化,變出了幾十種假掌、幾十種假拳,那多出來的掌拳雖然很像六掌拳,但全都是要費力的,這些費力的假拳,就是全都要秏費體力的,尤其是在「對勁」的時候,等於拿雞蛋去推石頭,豈有不崩潰的。

所以說,太極拳不是要去練出幾百種掌法,或幾百種勁法,而是要練出只會使用標準的「推托帶領戳砸」六掌拳,其他的則要一概不會,要一概不出現,這才是正道。

太極拳的基本功,就只有「推托帶領戳砸」六掌拳,偏離或多出來的全是錯的,所有太極拳的功法和心法,所有太極拳的走粘,都是為了增強這六掌拳的精確威力。古代前輩們每天練拳,不是去練很多種拳招,是要把這「推托帶領戳砸」練到完全精確化,用技時只會用這精確的「推托帶領戳砸」六個動作,其他的動作全當成廢招,絕對不准在用技時出現,這才是真正的練拳。

你們看,宗長做「推托帶領戳砸」的動作,每一個動作都是標準化,根本沒有半點模稜兩可,所以宗長做其中一個動作,可以從頭到尾清清楚楚講出來,中間連茶水都不必喝,就是因為這些動作,對宗長來說,早已是一個永恆不變的形態,從手法到身法,沒有一點可以改變的,「推托帶領戳砸」在師門內,早已成為六個精確不可變的用技公式。

太極拳的基本功,就是指領式的「推托帶領戳砸」這六個動作,誰練得「精、確、熟、練」誰就是高手。「精」就是用技動作只剩下這六個動作,「確」就是用手技的六個動作正確無誤,「熟」就是熟悉到連作夢也不會忘記只有這六個動作,「練」就是練出綿綿不絕的順暢變換。

如果太極拳用技時,除了「推托帶領戳砸」還跑出其他拳法,那就是「不精」;如果用技時動作方位不準,那就是「不確」;如果用技時還要用腦筋想動作,那就是「不熟」;如果用技時六掌拳不能連綿變換,那就是「不練」。

太極拳技法在精不在多,所以王宗岳太極拳只有「推托帶領戳砸」六掌拳,沒有其他的拳法。所有的摔打拿踢技術,都是這「推托帶領戳砸」六掌拳,變出來的,很多師兄初看老師推手時,看到老師的手法千變萬化,空靈縹緲,如翻花舞蝶,挺荷潛鱗,心裡總想著我一定要練出這千變萬化的手法;可是等到老師示範推手技巧時,發現老師只用「戳砸」兩掌拳,就把師兄們推得東倒西歪,再加入「推托帶領」就可以摔打拿踢了,至此才知道什麼是在精不在多。

原來那些「空靈縹緲,變化神速,翻花舞蝶,挺荷潛鱗」只是一般觀眾看了之後讚嘆的形容詞,「空靈縹緲」其實只是不頂不丟,「變化神速」其實只是戳砸精熟,「翻花舞蝶」其實只是雙推雙帶,「挺荷潛鱗」其實只是雙托雙領,說來說去還是「推托帶領戳砸」六掌拳的功用而已。

很多人都強調練太極拳要練基本功,可是他們不知道「體能、彈性、抗打、.......」這些是所有競技武術的基本能力,不是太極拳專有的基本功。唯有指領式的「推托帶領戳砸」六掌拳,才是太極拳的基本功,這六掌拳越「精、確、熟、練」太極功夫就越好,摔打拿踢的用技才會跟著好,如果一直想著摔打拿踢,卻不肯把指領式的「推托帶領戳砸」六掌拳練到「精、確、熟、練」,是不可能成功的。

2009/03/23

太極拳手指領勁和八卦斜角及大小宇宙之關係

太極拳的動作,除了腿法之外,就是手的攻擊;所以太極拳必須要靠「手指」,來領出精確攻擊的「外部方位」和「內在勁路」。

尤其是在走化和反粘的「走、粘」過程中,「手指領勁」的精確度,所代表的就是太極功夫技術的高低。太極功夫技術越高的,「手指領勁」的精確度就越高,太極功夫技術差的,「手指領勁」就一定很隨便了。

「手指領勁」首先領出的是外在方位,手從身體正面的中軸子午線進入中央,取得了太極的中心王權,再派兵從斜角打出,這才是符合八卦的王道用兵方位。如果手不進入子午線取得王權,就在方城外亂打一通,那就是山賊流寇的用兵,就是邪道邪拳。

用兵出拳一定要從斜角方位出去,拳不能從子午線打出,因為太極的中心子午線是正位,正位是治國的方位,不是用兵打仗的方位,在子午線打仗就表示王權亂了,所以斜角方位才是用兵的方位,老子說:「以正之邦,以畸用兵。」就是這個道理。

王宗岳太極拳,是方位拳,是王宗岳祖師按古代八卦五行排列的,不懂古代八卦五行的方位變化,根本不可能了解太極拳的原理。八卦的四個正方位,是用來統治全身的,八卦的四個斜角方位,是用來調兵作戰的。太極拳的手就是軍隊,所以出手時,一定要從斜角方位出去,並且打在斜角方位上。

當你的身體端正,面向正方,兩手以「手指領勁」在八卦的斜角位上繞圈,就會形成兩個「環」,「環」由內而外正繞,「上半環」就是「推」,「下半環」就是「托」;「環」由外而內反繞,「上半環」就是「帶」,「下半環」就是「領」,當然這單手「推、托、帶、領」的名字,是宗岳門重新確立的一家之言,和八卦掌講用技的雙手「推、托、帶、領」舊理論是不同的。

八卦斜角位上,雙手形成了「推、托、帶、領」的「環」之後,在「推、托、帶、領」的任何一個動作,繞一半時停下來,就會取到環的「環中位」,這就叫做太極拳的「得其環中」;雙手的「環」如果都停在同一個「環中位」,雙手就會形成一個「正三角位」,「小環短打」就是從這個正面的「正三角位」開始,只是「小環短打」會把後隅從「肩膀」,向前移到「肘尖」。

「正三角位」是太極拳的「正位、正手」;此時身體端正面朝正前,兩肘外墜,兩臂成正三角形,直立於身前。「正三角位」向前斜放之後,一手在前一手在後,就成為內家著名的「三體式」,「三體」就是「身 之體、手之體、腿之體」;左手在前稱為「左三體式」,右手在前稱為「右三體式」,前後左右輪流形成左右「三體式」,就是輪流出拳攻擊。

但是「左、右三體式」又稱為「奇手、奇兵」,因為其中一隻手已經打入斜角位了,所以都是「奇手、奇兵」。依照古代八卦五行的作戰兵法,只用「奇手、奇兵」是無法打勝仗的,古代八卦五行的用兵方法,打仗必須要「奇正相生」;《孫子兵法》說:「戰勢不過奇正。以正合,以奇勝。奇正相生,如迴圈之無端。」就是說,打仗時要以正兵迎戰,以奇兵取勝,這樣才能像迴圈一樣,綿綿不斷、濤濤不絕地攻守,而不會出現斷點的「端」。

所以太極拳左右「三體式」的「奇手、奇兵」,不能隨便運用,必須要在「左三體式」和「右三體式」交換的過程中,形成「正手、正兵」,如此打鬥時「一奇一正、奇正相生」不斷作奇正轉換,才符合八卦五行的作戰兵法。

「奇手、奇兵」是突出式的,攻擊時已經無法轉變,只能一往而前;但是「正手、正兵」的位置,是堂堂之陣是正正之旗,此時雙手和敵人的距離相同,可以把攻擊的「穿手」,忽然轉成防禦標示路徑的「袖手」,或把「袖手」忽然變成「穿手」,這就是「陰陽交變」,因為這時候陰陽各半,可以忽然作出「陰陽交變」換手攻擊,當然攻擊時還是要打在斜角位上,形成「奇手」,只是在兩個「奇手」中間一定要有一個「正手」才行。

所以太極拳最可變的地方不在「三體式」的「奇手、奇兵」,而在「正三角位」的「正手、正兵」,因為這「正手、正兵」是雙手出拳變化最快速的地方,也是太極拳短打的最根本動作。現在很多太極拳不能用,就是他們的拳架,只有「奇手、奇兵」而沒有「正手、正兵」。

有些人打了一輩子內家拳,用的全是「奇手、奇兵」而不自知,這也沒辦法,因為他們的拳架裡,本來就沒有「正手、正兵」。他們的拳理也沒有八卦的「奇、正」觀念,也不知道什麼是「奇正相生」,更別談用「奇正之變」了;他們有些人甚至還會反過來,說我們喜歡崇古欺今,又愛搞封建迷信的八卦五行來騙人;不過這種人怎麼說我們,我們都不用理會,只要記得這世界上,絕不是不讀書,不懂八卦五行,就能看得懂王宗岳《太極拳論》這本武功祕笈的;古人的好東西他們不要,我們正好拿來做成新事業;古人有入寶山而空返,現代人從《太極拳論》的寶山中,空手而返還要大罵王宗岳的人多的是,就算想理會也理不完。

「手指領勁」領出八卦的攻擊方位,形成兵法上所說「奇正相生」如「迴圈之無端」。這「迴圈」就是「迴環」,這「迴環」就是我們太極拳的「連環」拳。有了「奇正相生」才能出現合於法度的太極連環拳,太極拳也才能進行短打。兵法上所說的「端」就是折斷點或頂抗點,「無端」就是沒有折斷點或頂抗點,太極拳不能頂抗,就是不能出現「端」,出現「端」就僵滯了。

天地是個大宇宙,人身是個小宇宙。「手指領勁」除了能領出和敵人對應的「大宇宙」攻守方位之外,更重要的是「手指領勁」還能領出人身「小宇宙」的內勁方位,可以增強自己的內勁。當我們放鬆站立時,全身筋絡都是鬆馳的,一般人除了蹲身用腳底「湧泉」衝撞身體,造成身體波動式的衝撞力之外,無法形成勁力,這就是一般人喜歡用「湧泉發勁」的原因。

「湧泉發勁」的缺點是,出拳速度慢又不能迴轉攻擊,出一個「湧泉發勁」的拳,勁力要從湧泉傳到手上,花費了極多的時間,如果要重擊,花費時間更長。勁力從湧泉出來時,又只能往原目標直擊,不能作迴轉攻擊,難以有追逐控制的效益,這不符合太極走粘的靈變要求。

中醫講十指連心,指尖和全身的筋絡有關,「手指領勁」就是用指尖和全身筋絡相關聯的原理,利用指尖來調整全身的筋絡,讓筋絡形成全身貫串的結構力,這結構力就是內勁,所以古人講「勁出於筋」,誰能用指尖貫串筋絡而調整筋絡,誰就會有出於筋的「內勁」。

「手指領勁」是讓指尖走八卦斜角位,讓指尖的筋絡能夠自動調整到身上的筋絡,進而帶動身形變換。如果動作正確,手指朝斜角一轉,全身的筋絡就跟著轉動,身形步法也跟著動了,指尖就會像鱷魚咬著獵物轉動,全身就自動在水裡纏繞翻滾一般,形成全身的強勁。

所以「手指領勁」作得好,手的攻擊可以更自由自在,任意發揮;身體由於指尖牽動筋絡,自然會調配出合於手部的樁形,整個攻守打擊就能更快更多變化,而且內勁源源不絕,三體又不會崩潰。善於「手指領勁」的人,身體放鬆時,指尖一動,連身上的腰背的筋都能夠自然牽動,身體其他部位也全都會受到指尖的帶動,甚至帶動步法,這就是「手指領勁」的高級技巧。

「手指領勁」要練到高明,一定要注意展指轉動的是指尖上的小尖點,而不是轉動手腕,也不是轉動整個手掌,更不是轉動整隻手臂;否則不但不能引動身上筋絡,還會造成三體敗形,所以「手指領勁」一定要有明師指導才能練成,不要道聽塗說隨便練,以免被在網路上現學現賣的騙了。

如果有明師指導展指技術,還是不能深刻領悟「手指領勁」,乾脆用另一隻手把手腕抓緊,讓手腕不能動,再轉指;如果還是練不好,乾脆用另一隻手把手指根抓住,讓指根不能動,再轉指;這樣就能夠徹底明白什麼才是真的「手指領勁」了。

王宗岳太極拳在用技時就全靠「手指領勁」走八卦斜角方位,而帶動身體外部敵我「大宇宙」的攻守,以及帶動身體內部「小宇宙」的筋絡氣脈,所以王宗岳太極拳和當今全世界的「湧泉發勁」太極拳,技術完全不相同,卻是純正古內家幾近失傳的神妙技法。我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當世人逐漸認識這種「手指領勁」的技術優點時,一定會急著甩脫「湧泉發勁」的技術,而回歸於王宗岳太極拳的「手指領勁」技術。

2009/03/18

宗岳太極拳短打與《拳經拳法備要》之短打

王宗岳太極拳有破壞式的分擊,也有控制式的合擊,而總歸以合擊的擒拿和摔跤為根本,所以太極拳有走粘缷推之技,這些都是貼身控制技巧,所以太極拳的分擊,也必以貼身破壞的「短打」為本。

太極拳為「長拳短打」,「長拳」是說太極拳的採挒肘靠攻守,迴旋如環之無端,濤濤不絕;「短打」是說太極拳的採挒肘靠的攻守,以貼身的短距離打擊最為擅長。

目前我們看到很多名家的太極拳用法圖解或影片演示,大多與外家手長腳長的「長拳長打」無異,因此很多人無法理解太極拳「長拳短打」究竟與外家有何異處。

清代武術著作《拳經拳法備要》中說:「問曰:短打勝長拳何也?答曰短兵易入。長來短接易入身,入身跌發好驚人;裡裹打開左右角,外裹打入窩裡尋。」

「短打」的第一個特色就是「短接」,所謂的「短接」,就是以槍形「大纏」的「求曲」方式接手,而不以槍形「小纏」的「求直」方式接手,手一沾粘不招不架,立即利用三角形陷阱,或以外三合,配合步法同時趁勢入身,這就是「短接」的技術,「短接」起了作用之後,才能夠有「短打」的效用。

只有「短接」才能進行「短打」,如果沒有「短接」就不是「短打」,而是「長接」的「長打」了;「短接」起於大纏法,「長接」起於小纏法,我們宗岳門一開始所學的大纏法「上翻肘、中平肘、下壓肘、推托帶領」全都是「短接」的技術,目標就是預先為分擊的「短打」,作好身、手、步的攻防準備,將來只要學會「小環打」,就可以「入身拿摔」或進行分擊「短打」。

當然,如果應敵時以「直」的態度接手,或以「格擋招架」的方式進行接手,那就一定是「長接」而不是「短接」了。我們看到很多名家的太極拳用法圖解或影片演示,其實大多數都是這種「長接」的「長拳長打」,這種打法其實不是內家式的「短打」,更不是太極拳式的「短打」,而是不折不扣的「長打」。

《拳經拳法備要》中所說的:「裡裹打開左右角,外裹打入窩裡尋。」其中「裡裹」是指「戳」式的拳,「外裹」是指「砸」式的拳,這是中國內家「短接短打」最基本的兩種拳,中國內家的基本拳法,其實就只有一圓一直的「戳、砸」兩拳,其他拳法絕大多數都是多餘的廢招,或是錯誤的敗招。

《拳經拳法備要》說:「裡裹與外裹何也?答曰在圈里圈外。圈裡自裡裹打開,圈外自外裹入來;拳掌向處無間歇,骨節摧殘山也頹。」就是在說明「戳、砸」兩拳的特性和效能。所以說,中國武術不只是內家,甚至包含外家,只要是精擅於「短打」的流派,就一定是使用「戳、砸」這兩種拳的。不過現在中國傳統武術,無論是內家或外家,拳法都搞得很多很亂,早已失去古人兩拳的精簡,而變得累贅花樣了。

無論是古稱的「裡裹、外裹」,還是宗岳門現稱的「戳、砸」,這兩種拳其實就是從槍法的「閉法」和「封法」所演變出來的拳法。中國武術家講究「兵拳合一」,更強調「以槍入拳」;「以槍入拳」不是練拳之後,再去練個大槍,最後再將大槍技術加入拳法裡;中國傳統武術「裡裹、外裹」的「戳、砸」兩拳,本身就是從槍法的「閉、封」演變而來的,深入了解這兩種拳法,才是真正的「兵拳合一、以槍入拳」。

太極拳所有的身、手、步奧妙,都出於「裡裹、外裹」的「戳、砸」兩拳,這是中國武術家在槍法中獲得的最純心得,太極拳王宗岳祖師同樣精於拳槍,所以在太極拳中所使用的拳法,以槍法「閉、封」所精簡而來的「戳、砸」兩拳為本是必然的;了解這個道理,就能夠弄懂太極拳「兵拳合一」的技法,並且對太極拳「擒拿、摔跤、拳打、足踢」四合一之技,有更深入的了解。

2009/03/10

槍形推手與圓形推手太極拳之根本殊異

太極拳槍形推手,是宗岳門源於古內家的師門祕授技法,也是太極拳王宗岳祖師「走即是粘,粘即是走;陰不離陽,陽不離陰」之內家技法的完整顯現。

太極拳槍形推手,在走化時立即調動手上槍尖指向敵人,使走化中備有攻擊之形,是太極拳「攻即是守,守即是攻」的具體實踐。

太極拳槍形推手,本於內家,以槍法入拳法,進行「手眼足」三尖相照,用槍尖對準敵人,展現出太極拳強烈的攻擊意圖,並且做好萬全的出拳出肘甚至出腿攻擊的準備,這是太極拳作為武術之拳的絕對展現,太極拳是一種有用於「摔打拿踢」的拳術,於此可見。

槍形推手,在走粘時要求徹底而完全的「大鬆大柔」絕不頂抗對方,其目的除了與敵融合使動靜合一之外,還在製造寬舒的回槍反擊空間,避免因完全頂抗而無法回槍,或輕微頂抗而造成槍身偏斜,甚至造成回槍空間不足,這也是王宗岳太極拳要求徹底「大鬆大柔」的重要原因。

槍形推手,以定槍法,槍尖對準敵人,是王宗岳太極拳主張「大鬆大柔」,卻能夠用技的重要原因。因其用技不在挨點之對抗反擊,而在槍尖之寬舒反擊,這是槍形推手大異於圓形推手之處;這也是王宗岳太極拳講求「大鬆大柔」,而其他太極拳講求「剛柔並濟、鬆緊並用」的重大不同之處。

「大鬆大柔」用在「槍形推手」的太極拳則能用,「大鬆大柔」用在「圓形推手」的太極拳則不能用;這是因為「槍形推手」指朝敵人,拳中有槍,其大用在槍尖不在挨點;「圓形推手」指朝四面八方,拳中無槍可用,故其大用在挨點。「槍形推手」用在「槍尖」不在「挨點」,則挨點必「大鬆大柔」才能用,若挨點加上彈力、靭力、扭力等種種力,就完全不能用了;「圓形推手」無槍可用,用在挨點,則挨點必「剛柔並濟、鬆緊並用」帶有彈力、靭力、扭力等種種力才能用,若挨點無此等力,就完全不能用了。

所以說,王宗岳太極拳「大鬆大柔」有王宗岳太極拳的用法;其他太極拳「剛柔並濟、鬆緊並用」有其他太極拳的用法,這兩種太極拳原本就是南轅北轍,彼此互不相干的太極拳,也是完全不同的武術拳種,只因為如今都被稱為太極拳,才不幸牽扯在一塊兒的;這兩種太極拳本來一開始,就應該徹底分開,根本不應該拿在一起討論,更不應該混用彼此的理論,除非能夠捨棄其一擇優而用,否則更不應該同時一起學習。

王宗岳太極拳理論之能用,是因為以「攻即是守,守即是攻」的「槍形推手」來進行走粘;一般太極拳不用「槍形推手」,只用「圓形推手」,所以加入王宗岳太極拳的鬆柔無力理論,來進行走粘,不但不能有所幫助,反而失去原本「剛柔並濟、鬆緊並用」的用力本事。

所以不用「槍形推手」,而用「圓形推手」的太極拳,如果勉強加入王宗岳鬆柔無力的太極拳理論,不但毫無用處,反而害了自己。相反的,如果要求使用「槍形推手」的王宗岳太極拳,非得要「剛柔並濟、鬆緊並用」,非得要手上有幾分力,那豈不是要王宗岳太極拳,廢棄以槍入拳,而自我了斷?

所以要了解王宗岳太極拳的鬆柔無力理論,一定要先明白「槍形推手」,如果不明白「槍形推手」,大用在槍尖的道理,卻用「圓形推手」,大用在挨點的觀念,去思考王宗岳太極拳的鬆柔無力理論,不但不能貫通鬆柔無力理論於拳法,反而會誤以為王宗岳的鬆柔無力理論,是虛假欺人之論。

王宗岳太極拳主張鬆柔無力,那是因為「槍形推手」的絕對必要性,因為「槍形推手」非大鬆大柔不能使用,絕不是刻意堅持鬆柔的主張來突顯自己;而其他太極拳主張「剛柔並濟、鬆緊並用」,也同樣是因為「圓形推手」而非主張不可,同樣也不是刻意堅持用力來突顯自己。這兩類太極拳,自根本處便有不同,應該各走各的路,並且各自保持自己的堅持,並且保持彼此互不相干的距離,永遠不要交會在一起。

王宗岳祖師秉持內家以槍入拳之理,來創立太極拳,所以說要了解王宗岳太極拳的鬆柔無力理論,必先從明白「槍形推手」開始,如果完全不懂「槍形推手」,卻對王宗岳祖師的鬆柔拳論妄加評斷,便會失之於郢書燕說,成為無根遊談。所以說,明白「槍形推手」是論述王宗岳太極拳的基石,任何人想要了解王宗岳太極拳,都應該先了解「槍形推手」。

2009/03/09

宗長葉金山纏摔三段影片







2009/03/08

宗岳太極斜角拳

現在中國武術出拳,大概多是從身前正中央的中軸子午線前端進入,再打入身前正中央的子午線後端,這種拳一般稱之為「一線拳」。

目前中國傳統武術中,只有宗岳門的出拳,不是「中入中出,入中出中」的「一線拳」而是宗岳門獨門的「斜角拳」。「斜角拳」是「中入斜出,入中出斜」的拳,拳在進入中軸子午線時,一遇到斜角線,雙手就打入東北或西北的斜角方位上。

「斜角拳」的打法最早明訂的,是太極拳祖師王宗岳先生,他說的:「採挒肘靠四斜角也!」,說的就是「斜角拳」;意思是手掌、小手臂、肘、肩背的攻守都在斜角線上。

中國人自古以來很重視方位學,所以不同的職位,不同的任務是走不同方位的。老子說:「以正之邦,以畸用兵」,治國要用正道,用兵要用奇邪;從中軸子午線進出是走正方的,是王道要治國,不是要用兵打仗;如果要用兵打仗,就要從斜角線進出。所以皇帝治國的紫禁城居於子午線上,而出兵打仗所走的得勝門,就不會在子午線上,而會在偏離子午線的斜角線上。

王宗岳太極拳的「斜角拳」,也是根據方位學而定的。拳先從子午線進入,先取得了君王的王道資格,然後拳就從斜角打出,這就成了君王用兵作戰,這種拳這就是所謂王道之拳。王宗岳祖師所訂的太極拳法就是這樣,是完全根據八卦方位而定的拳法,別家都沒有這樣的拳法,所以王宗岳太極拳的「斜角拳」出拳方式,在武術上非常特別而獨樹一格的。

如果以為講八卦方位是封建迷信,不想從八卦方位的正斜之變來說拳,也不想聽任何八卦方位說拳的理論,「斜角拳」其實仍是一種最自然、最科學的拳法。因為人的手如果從身前正中央進入,在繼續往前直推,雙手就會自然到達東北或西北的斜角正力位,而不會停在正中央的子午線上;所以最舒服、最合乎人體工學,也最容易練成的拳,仍然是「斜角拳」。

「斜角拳」顧名思義,就是從斜角打出,打在斜角上面的拳。如果雙手同時使用,就會形成四正四隅的圖形,也就是出現正方形之中,有交叉線的圖形,如果再把東西南北十字直線畫上去,就是「八卦」圖,所以說王宗岳太極拳,就是運用八卦方位來創造的拳,講起來很奧妙,一般人是聽不懂的。

因為現代有很多中國人崇洋媚外,以為自己學了點洋觀點、學了一點洋技術就什麼都懂了,一看到中國古人的東西,就直說是迷信;他們以為中國的古人都是愚蠢的,只會搞迷信不會搞科學,所以都是笨人,但事實並非如此,中國古人作學問,用的是另一套表達的尺規和語言,現代人不懂這些尺規和語言,自己胡亂猜測,當然看不懂,於是就隨口妄指古人是迷信愚蠢。

其實中國人是非常聰明的,在文的方面,老子用古文寫的《道德經》思想,比起世界上任何哲學都不遜色,西洋人的哲學,往往都是偏狹於一隅,只因為他們寫得囉哩囉嗦,看起來比較詳細,很多人就覺得好,其實要真懂言簡意賅的老子哲學,就會知道西方哲學家,在哲學上考慮的根本沒有比老子周全。在武的方面,王宗岳用方位學講的《太極拳論》,更是人體戰鬥工學的顛峰之作,只因為王宗岳用方位學去講,很多人看不懂,就以為那是不懂武術的文人說拳,其實問題全出在自己看不懂。

「太極拳、八卦掌」是以古代方位學的尺規寫的,「算命風水」也是以古代方位學的尺規寫的,我們不能因為討厭「算命風水」,就討厭「太極拳、八卦掌」。我們更不能以為他們都提到「八卦五行」,就是在講相同的迷信,我們應該了解他們只是用古人所能了解的「八卦方位學」,來講自己的領域,我們該了解它們因論述的領域差異而有別,所以不要攪在一起胡亂批評。

「八卦方位」在古人來說,只是一種工具,可以用來說明各種不同的事物,任何人都可以拿「八卦方位」來說明自己的領域,所以「八卦方位」可以用來說「太極拳、八卦掌」,也可以用來說「算命風水」,更可以用來說數學建築和天文地理。所以說不是講「八卦方位」就是迷信,「八卦方位」就像一把尺,一把尺可以用來量身高,一把尺也可以用來量墓穴,一把尺也可以用來量新房子,任何人都可以拿尺來用,尺只是工具,尺不會是迷信。

王宗岳太極拳用「八卦方位」這把尺,來講出拳的角度,所以他提到「四正四隅」,所以他講「採挒肘靠四斜角」,所以他定出「斜角拳」,很多人罵王宗岳是以迷信入拳,其實那是自己知識不夠又自以為是,跟王宗岳祖師一點關係也沒有。

我們宗岳門相信王宗岳,並且推崇王宗岳,所以我們才能擁有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斜角拳」技術,並且藉此建立了整個武術系統,那是我們的福報,因為我們懂得尊重前賢、懂得尊重歷史文化,我們願意以前賢為師,代他們弘揚歷史文化,所以我們才能作為他們的代表。

2009/03/06

內家武學的承傳責任

宗岳門的技法,是師承武學大師吳錦園先生的內家絕學而來,經過葉宗長的現代化、課程化而重新建立。

吳錦園先生的武術,總結了董海川先生、程廷華先生、高義盛先生的技藝,加上吳錦園先生,曾在中國大陸各地周遊尋藝,最後完成了「無極、太極、兩儀、三才、四象、五形、六合、七星、八卦、九宫、十法」的龐大武學系統,而葉宗長則在這龐大的武學系統中,尋微探密,提綱挈領,尋找「無極」至「十法」中貫串的脈絡,最後終於建立了宗岳門式的精簡武學系統,以用於現代化的教學。

所以說,沒有董海川先生、程廷華先生、高義盛先生的技藝,宗岳門就沒有古內家的承傳,沒有吳錦園先生的博大,就沒有宗岳門的精簡。宗岳門師承的每一個前輩大師,都為那個時代建立了典範和功業,而宗岳門所做的精簡,也是為了因應世界武術市場競爭機制,提早做的改革準備。

武術課程可以隨時代而更易,但宗岳門秉受於前賢的內家武學精神,絕對沒有任何改變,甚至因此反而更加強化內家的練用效益。武術界很多人都沒有見過像葉宗長這樣的內家武術,這沒有什麼奇怪的,因為內家各門各派,各有承傳,各有機密,所以會有不同的門派。不同門派之間,本來就一定有不同的武術技法,只是吳錦園大師在台灣祕密授藝數十年,弟子學成之後,也數十年不與台灣武術界有任何來往;所以台灣武術界從來沒有人見過這種內家武術,自是理所當然的事。

宗岳門的師門前輩,代代都是當世高手,無不望重武林,而為中國武術界所熟知。像第一代董海川先生是八卦掌始祖,現在全世界所有的八卦掌門派,都是依他的武學而建立;第二代程廷華先生,是抵抗八國聯軍的英雄,是歷史清楚記載,在殺敵無數後,不幸於胡同中,被群敵現代火槍所害,這是真正史實中的英雄,並非電影所編造的誇大故事;第三代高義盛先生,是程派高氏八卦掌的開創者,其武藝精深高強,眾所周知;傳至師爺吳錦園先生,才在台灣低調祕密傳授弟子。

宗岳門的師門前輩,個個都是英雄豪傑,都是舉世知名的大人物,在這麼優異的武術血統之下,所承傳的技藝,當然不是一般人所能見到的武學,也不是一般人所能能輕易理解的武學;唯有懂得吸收消化的人,才能真正見到其中的精妙,如果只是從拳架的外表去探求,而不從功法的內在去探求,是永遠見不到其中奧祕的。

所以說,宗岳門現在對外公開釋出的技術,很多人見了都說從來沒見過,其他門派也根本沒有這種練法,而覺得非常稀奇;可是對葉宗長而言,這只是門內稀鬆平常,整天跟在吳錦園師爺身邊練習的日常功夫罷了。

宗岳門武學,完全繼承了師門內家前輩高手的武學,其理論技術,訓練功法,皆完全從古內家而來;宗岳門一切「走粘技巧」、「槍形推手」、「推托帶領」、「小環短打」、「摔打拿踢」........等種種技術,全都是師門前輩高手,一代一代累積經驗,用盡心血,辛苦建立而成,才傳給我們的。

像這樣的武術瑰寶,既然交到我們的肩上,我們就不能不承擔,就不能讓它消失在我們的手中,所以我們一定要克服萬難,承先啟後,勇敢機敏地擔負起承傳的責任,讓它一代傳給一代,永為世人所熟知。

2009/03/04

太極拳的事業機會

很多人都關心太極拳可不可以成為事業。在這個議題上,宗岳門在未正式創立之前,曾經以數百份問卷,進行市場評估分析,並且據此擬定了太極拳「以經營實踐弘揚,以教學確保承傳」將志業化為事業的發展方針,以確定成員都能夠依此方針而行,準確地達成事業目標。

所以宗岳門才能夠抓準方向,排除萬難及各種干擾,在太極拳流派中異軍突起,並且逐步擴展,為王宗岳太極拳的弘揚與承傳,作出歷史性的有益貢獻,並確保王宗岳太極拳武學,能夠一代更勝一代,永不被自由市場機制打敗而失傳。

「大鬆大柔」的宗岳門太極拳,是愛好太極拳者絕佳的事業機會,因為太極拳是全世界唯一強調「徹底鬆柔」的武術,太極拳在「鬆柔」方面的絕對性,和殊異性,是所有武術中唯一而無法取代的;全世界沒有任何武術,可以在「鬆柔」方面取代太極拳的吸引力,所以太極拳一定不會被消滅,反而會更加蓬勃發展;當前太極拳雖然受盡批判,卻反而全面逆勢向全世界擴散,任何人或任何理由都無法阻擋此一風潮,就是最好證明。

當前太極拳雖然出現百家爭鳴的紛亂,但如果出現新的典範,能夠系統化地解決太極拳理論、訓練和用技的問題,那就一定會異軍突起,造成太極拳勢力此消彼漲,全面重新洗牌;所以誰能夠掌握最標準化的有效技術,進行教學和訓練,誰就能夠成為未來太極拳的新典範。

用技是太極拳證明自己價值的唯一方法,未來太極拳一定會統一在能綜合「摔、打、拿、踢」用技的太極拳之下,所以純講養生的太極拳,將來必會被完全排斥於太極拳的新世界,而逐漸失去武術的發言權。

「硬中求柔」的太極拳,和外家硬武術柔化之後的分界線,會逐漸模糊而難以辨識,因而難以獨立出自己的風格,以致失去武術最重要的品牌特徵,並且會在技術上,導向和硬武術的市場競爭,在發展上會越來越不利。

個人開辦的獨立太極拳館,由於無法滿足大眾就近學習的需求,加上成本及心力耗費過大,弟子學成之後又必須自立開館,各館教材不能統一管理,也無法獲得組織化的有效支援和協調,同門之間容易產生相互競爭的對抗,發展上會更加困難重重。

雜揉各種內外家武術的拳館,雖以結合多門武術作為吸引,卻會因為武術市場競爭白熱化,社會對獨門專業之要求變得更強烈,而失去競爭力,因此擁有各種武術,而雜授各家拳法的拳館,將因獨門專業形象受質疑,而難以生存。

武術教育人才之養成,組織制度之建立,在極具專業技術與品牌特色的條件下,至少要三年以上才能有小成,在資訊發達,市場競爭激烈的時代,現在還沒開始培訓人才,還沒完成建制的流派,或不從事人才培養,及流派建制的武術,未來會遇到的阻力,將更大而難以成功;所以及早投入,才能掌握成功的機會,越早投入者,也會越有利。

不具經營組織特性,或已分裂成獨立道館之太極拳或武術,在人事整合及技術整合上,會因個人利益無法協調,及技術無法認同,而無法形成統一有效的經營組織,所以一切非經營性之協會,無論其目前勢力多大,都將會逐漸淪為聯誼性質之政府補助社團,此類協會之段級認證,競賽獎牌,也必無法作為個人永續經營之保障。

世界武術市場產值極大,學習世界各種武術者超過上億人,未開發的新市場也極富開發潛力,當今世界知名武術流派,學員少則數十百萬,多則上千萬人,宗岳門太極拳如果能夠成為新典範,其未來之發展將不可限量,由於一人同時同地能親授弟子,最多數十至百餘人,內部所需教練數量極大,從事太極拳事業者,將有極大的發展機會。

宗岳門有見於未來武術市場的需求,從組織建立、品牌特色、教材統一、技術培訓、利潤共享上無不用心經營,全力衝刺。雖逢金融海嘯的年代,目前仍能穩定向前發展,學員人數也逐減成長,這證明我們的用心,已經獲得社會極正面的回應。

目前宗岳門仍然還沒在電影、電視及各種傳媒上向一般民眾介紹,因此宗岳門在網路知名度上極高,但社會知名度,仍完全無法和其他武術相比,在這方面的宣傳,顯然別的武術作得比我們又久又多又好,但宗岳門今後一定會在媒體方面加強企劃,不會因為任何理由而停止。

宗岳門的目標是向全世界發展,成為國際性流派,所以宗岳門太極拳弟子的未來前程,也是要往世界邁進的,前程必然無可限量。所以凡是喜愛太極拳,又有心於太極拳經營的人,宗岳門絕對是當下最好的選擇。

2009/03/03

《葉宗長拳與推手教學影片》第二段

《葉宗長拳與推手教學影片》,第二段已經上傳完成,請有興趣者前往觀賞。

2009/03/01

太極拳的雙手快速連擊短打

最近詠春電影「葉問」,南方拳主角姓葉名問,北方拳主角姓金名山找。編劇大概是以有陰必有陽的想法,只要有人問問題,就一定有人找答案,所以南方師父既名叫「問」,北方師父就應該名叫「找」,只是兩人名字合起來好像是「葉金山問找」,好像是宗岳門的宗長既問問題,又自己去找答案,也是怪怪的無巧不成書。

「葉問」電影主角的快速連擊打法,同時激起了「快打」的話題,宗岳門內雙手快速連擊的「小環打」,也因此成為師兄們極為關注的對象。「小環打」是「三體式」所發展出來的一種雙手快速連擊技術,由於這種技術在師門內是雙手快打訓練功法,不顯現於拳架之中,所以很多人無緣看到這種技術的練習之法,我們在此稍作介紹,讓大家有初步的了解。

大家都知道,傳統的「三體式」是內家「萬法之母、萬拳之母」,可是很少人會去想「三體式」怎麼變出「萬法、萬拳」來。一般人談到「三體式」,大多在講自己門派的三體式是什麼形態,身手步是怎麼擺,和別家又有什麼差別;並且只會一而再再而三的教人站「三體式」的樁,甚至將站一個「三體式樁」,誇大到可以站出無敵神功出來。

很少人會從「三體式」如何生出內家萬法,如何生出內家萬拳來 ,而三體式生出的「萬法、萬拳」又是什麼樣子。所以即使整天說「三體式」站「三體式」,很多人在「三體式」變化為萬法萬拳的問題上,仍然是渾然不知。

內家講「萬法不離三體式」,宗岳門則講「一線生三式,三式生萬化;一環生三體,三體生萬拳」。意思是說「槍形一線」生出了左、右、前「三式」,這「三式」又生出了一切「走化」的變化;「圓形連環」生出了身、手、步「三體」,這「三體」又生出了一切「拳法」的變化。

而宗岳門雙手快打的「小環打」,正是從「一環生三體,三體生萬拳」中的「三體式」變化出來的打法,這種打法就是古內家的「短打」技術。所以說宗岳門師傳的拳法,其實就是從合於連環的「三體式」中變化出來的,這和內家所講的「萬法皆出三體式」是完全符合的,而宗岳門和一般內家的最大不同,則是宗岳門嚴格要求「三體式」的變化,必須合於「環」,凡不合於「環」的「三體式」,所形成的拳法,是全都不用的。

過去很多人以為三體式的重要,是站「三體式樁」可以站出無敵的工夫來,這根本是誤解的;內家從「三體式」的進、退、上、下、左、右、中的變化,生出了一切內家拳法的招式,這才是「三體式」重要的真正原因。站「三體式樁」雖然重要,但是深入了解「三體式」如何變化為各種拳法,並且依法訓練,才是內家最重要的課題。

很多前輩都強調「三體式」的重要,那是因為「三體式」的進、退、上、下、左、右、中的變化,能生出一切雙手招式,甚至不合「三體式」的招式,都會被視為無效的招式。所以說「三體式」成為內家拳架驗證的基本原則,如果你只是把一個「三體式樁」站好了,但是對於「三體式」轉化成拳的方式卻不知道,頂多是這個式子的結構,因站樁而變強固了,對於其他的拳法仍會毫無所悉。

「三體式」是出拳出刀用的形,「三體式」在武術上最大功用,是雙手可以同時出拳出刀,如果不能同時出拳出刀,這就是「假三體式」。「三體式」本身,在各種武術中,其形式也不是沒有轉變的,譬如在持刀時後手的位置,就會遠離肘部,而不持刀時,後手的位置就會置於肘部。持刀時後手的位置,遠離肘部是因為不讓刀刃傷及自己的手臂;而不持刀時,後手的位置置於肘部是讓拳法更緊密。所以很多人講「三體式」時,把後手的位置高低,視為各家「三體式」的特色,並且各自強調真傳,這是完全沒有意義的。

一定要明白,「三體式」只是一個理論性之形的概念,並非有絕對標準之形。「三體式」從一個理論之形的概念,因為雙手位置與掌形的不同,而形成了各式各樣具像之形的「三體式」,譬如當三體式的當前手成仰掌時,就成為「仰掌三體式」;譬如「三體式」的前手置於後手之下時,就成為「下三體式」。

「三體式」從一個理論性之形的概念,因為掌形與雙手位置的改變,而形成了各式各樣,各自不同的「三體式」,這些各自不同的「三體式」,就成為內家的招式。從這裡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知道,所有正確的內家招式,如太極拳的「白鶴亮翅、摟膝拗步、雲手,.....」其實全都是「三體式」的某一種形態,他們都是從理論性之形的「三體式」,因掌形與雙手位置的改變而生成的具象之形的「三體式」。

所以古內家講「萬法皆出三體式」,而我們宗岳門現在講「萬拳不離三體式」,意思是所有的拳法,其實都是從理論性之形的「三體式」,所生出來的具象之形的「三體式」,所以他們都必不離於理論性之形的「三體式」。

太極拳號稱「長拳短打」,「長拳」是說太極拳攻守藉陰陽變化而不斷,像長江大海,所以稱之為「長」;「短打」是說太極拳擅長近身短距快速打擊,所以稱之為「短」。太極拳最擅長的「合擊控制」,是在雙方可互相觸及的圈內進行戰鬥,在這種近距離之下,「合擊控制」隨時會變成「分擊破壞」,如果不會「短打」就等於是羊入虎口,白白送上性命,所以太極拳當然要精於「短打」之用。

過去很多人認為太極拳不能用,我們不能理解,因為所有出於「三體式」的招式,都是為了出拳出刀而設計的,所以一定能夠用於兵器和拳法;那些不能用的太極拳,可能全都是不合於「三體式」的假太極拳,假太極拳能不能用,不在我們太極拳應用討論的範圍之內。

太極拳從「三體式」生出來的拳,最基本的就是正面對敵的雙手「短打」,「左三體式」生出左拳,「右三體式」生出右拳,兩拳以「換掌法」,結合起來就是一個雙拳的短打連擊。這「左右三體式」的短打連擊,最重要的是要先有「外墜肘」的「正三角形定位」,「定位」之後,讓兩隻手的攻擊有一定的位置配合;肘位、拳位、拳的動向,都有一定的標準軌跡,用起拳來才會又快又狠又準。

「三體式」以進、退、上、下、左、右、中的變化,產生出來的短打,涵蓋了除了直線攻擊之外的所有武術招式,打起來的速度非常流暢而明快,宗岳門稱之為「小環打」,以強調內在隱藏於「三體式」的環技。「小環打」是一種短打快拳,這種拳還有一個特徵,那就是「無拳不刺,不刺非拳」,也就是說所有的「小環打」所用的都是槍形的「刺擊之拳」,其中沒有任何橫力的拳,以保證短拳的威力,這是「小環打」和其他武術帶有橫力的短打技巧最大不同的地方。

學其他內家武術,或太極拳的人,只要一學到「三體式」所形成的短打,就知道內家和太極拳用技時,為什麼能夠出快拳打擊了;所以說不懂太極拳短打的人,甚至那完全不相信太極拳能打的人,最好先從「三體式」轉化成拳的變化開始學習,只要有明師正確的指導,相信不必一個鐘頭,就可以知道太極拳是絕對能用於近身格鬥快速打擊的,從此以後就會對太極拳有個尊敬,也不會花一輩子時間罵太極拳了。當然個人技術練得好不好,在對打中用得好不好,和所有的武術都一樣,還是要自己下功夫才行,光是知道兩字是不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