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人太極64式」特色:「罡氣為體、技擊為用,式中有式、變打無窮;質本神明、貌若凡形,淺嚐其妙、即可養生。」
宗岳門太極武學,出自王府皇家,自有高貴的用技血統,與卓然不群的貴族風華,參與王道人64式之學習,身心靈都感染了皇室的尊榮。
宗岳門舊站重新開放http://zongyuemen.com/ 有本站沒有的文章。

2009/10/31

王府太極與民間太極

很多民間太極拳派,常以:「楊露禪教王公貝勒學拳,以彼等體質衰弱、不適合過於剛猛,所以只授以輕靈柔緩、健體養生之拳,因此才有養生慢架之傳。」藉此散播「王府太極」為只能作為「養生拳」之謬論。

這是民間太極拳派,貶抑王府皇家,以自抬身價的荒誕言論,這種因自卑而自大的阿Q言論,在過去思維貧乏的民間散播,以矇騙愚夫愚婦,實不足為奇,如果聽的人因此而相信,反而是自趨下流。

皇權時代,王府皇家使用的器物必精於民間,王府皇家的各項供養也必精於民間,這是最基本的常識;更何況是護國用兵之武事,乃是國之大事,是王府皇家的責任也是權力,其質量要求,絕不可能是民間武術所能望其項背。

我們看近代兩大內家祖師,太極拳楊露禪及八卦掌董海川兩人,都曾長期任事於王府皇家,其拳術也皆因王府皇家而知名於世,便可知道皇權時代,王府皇家武術之精良,絕不是粗疏的民間武術所能比擬。

端王府用心於武事,並以對抗八國聯軍而為世人所尊崇;端王府於武術質量之要求,甚至可能高於其他王府,這絕不是民間所能比擬。而端王府內,武術人才雲集,許多武師都有出入於端王府的記錄,也是這個原因。如果端王府不是有心於武事,而對外招賢納才,楊露禪以一個民間武師身份,即使王蘭亭想引薦,也不可能有機會進入端王府內授拳。

所以說,楊露禪在端王府傳授太極拳之用心,也必更戒慎恐懼而甚於在民間授拳之時;而楊露禪所授太極拳,質量要求也必更高於民間;若楊露禪不圖如此,反以無益於武事之純養生假太極拳授予王公貝勒,一旦為王府皇家察覺,恐怕當下就要獲罪而誅連家人,以楊露禪的智慧,絕不會作出如此愚蠢之事。

就以引薦楊露禪進入端王府授拳的端王府大總管王蘭亭來說,他身高體壯,智慧過人,熱愛武術,見多識廣,本身又是心意拳的高手,如果楊露禪在端王府內,儘拿一些哄騙人的養生太極拳來教給王公貝勒,恐怕楊露禪三日不到,便要被逐出府外。

另有一些民間太極拳派,更以「楊家技擊不授異族,而祕傳於某人」之謬論,謊言楊露禪及其家人,不願將太極技擊真傳,授予滿清王府皇家,於是才以各種「夜間祕傳」方式,傳給楊家之外的民間人士,這種說法不但荒誕不經,也昧於歷史,更陷楊露禪於不忠不義。

大清國端王府,為對抗西方帝國主義侵略,而廣招賢才,此時舉國上下的共同敵人是入侵的洋人,並不是滿人;端王府為對抗洋人,而招納楊露禪到府授拳,如果楊露禪仇恨滿人,卻不嚴厲拒絕進入王府授拳,反而以完全不能技擊的養生假拳,來傳給王府皇家,有意讓王府皇家上下,在對抗洋人侵略時全都戰死而滅府,那楊露禪豈不成為西方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時,暗中協助洋人的賣國奸匪?

很多民間太極拳家,為了自抬身價,往往謊言出盡,完全不顧史實地編造民間祕傳假故事,以抹殺王府皇家的太極拳來尊高自己;他們為了自己的成功,只管胡說,完全不管這些假故事,對楊露禪的忠義,和楊露禪的歷史定位會帶來多大的傷害,這些民間太極拳家的劣行是極不足取的。

我們從王蘭亭孜孜不倦地向楊露禪連續學習七年太極拳,一直到楊露禪逝世為止,七年之間,王蘭亭便武功大進,也因此所向無敵,收服許多武師,就足以證明楊露禪在端王府所授的太極拳,絕對是技擊真功夫。由此也可見民間太極拳派,貶低王府太極自抬身價的種種說法,全都是不負責任的拙劣謊言。

楊澄甫說:「太極拳只有一派,無二法門。」楊露禪傳授太極拳只有一派一個法門,也沒有府內府外高下之別;後人或因學習歷程,或因個人資質而所獲不同,但不能因此說楊露禪在民間和在王府皇家中,所傳的是能技擊與不能技擊的兩種截然不同太極拳。

至於後人因自大而否定楊露禪拳架的正確性,因而自以為是地增加或簡化太極拳架,造成太極拳分流,以致形成能技擊與不能技擊的差異,這是後人的事,絕不能以此認定楊露禪於王府內外所授太極拳早有差異。

2009/10/30

太極拳的蝴蝶風暴

西方有一首民謠說:「丟了一個釘子, 壞了一隻蹄鐵; 壞了一隻蹄鐵, 折了一匹戰馬; 折了一匹戰馬, 傷了一位騎士; 傷了一位騎士, 輸了一場戰鬥; 輸了一場戰鬥, 亡了一個帝國。」

太極拳也是這樣:「丟了一個動作,壞了一個招式;壞了一個招式,折了一個套路;折了一個套路,傷了一位武者;傷了一位武者,輸了一場競技;輸了一場競技,亡了一個太極拳。」

這就是西方「混沌理論」的最好例子,太極拳一個不起眼的動作,被後人刪掉改掉或漏掉了,甚至複雜化了,就會影響了套路的正確性,也影響了練習套路的人,最後太極拳就輸在競技場上,整個太極拳就名存實亡了。

「混沌理論」認為:「在混沌系統中,最初條件十分微小的變化,經過不斷放大,對其未來狀態會造成極其巨大的差別。」後人只要把楊露禪親傳的「六十四式太極拳」,隨意增刪其中一個微小動作,這個微小變化經過不斷放大,就會讓整個太極拳,形極為巨大的差異變化。

何況很多民間武師,還不只是隨意增刪楊露禪某一個招式中的微小動作而已;他們甚至膽大地自行加上幾十個招式,或自行減少幾十個招式。如果從「混沌理論」來看,太極拳在他們手中,早就死亡好幾次了。

很多民間武師覺得自己比楊露禪聰明,他們說:「這個招式不合拳理!那個招式動手了!」所以就大筆一揮,太極拳套路裡的招式就被他們刪去了大半。當然招式合不合拳理,動手是不是犯了大錯,也全是這些民間武師自己覺得的;楊露禪從來也沒有覺得他親傳的太極拳,裡面竟會有不合拳理的招式,更不會因為動手就犯錯了,不然他就不會傳那些招式了。

「混沌理論」認為「一隻蝴蝶在巴西扇動翅膀,可能會在德克薩斯引起龍捲風」,這就是有名的「蝴蝶效應」。像民間武師這麼大膽的刪拳行動,他們的舉動早就在太極拳裡形成超級颶風,只是他們在颶風中,還頗能自娛娛人、自得其樂罷了。

現在很多流行的太極拳套路,都是後人改拳的慘痛記錄;只是現在大家都閉上眼睛,假裝看不見其中的影響,後人可是會拿來當成負面教材的。

像我們王蘭亭太極拳裡的擒摔手法,很多其他太極拳的人都說不是太極拳的手法,其實我們只要隨意問他的太極拳有沒有「白蛇吐信」,如果他的太極拳連「白蛇吐信」都被刪掉了,自己一生連「白蛇吐信」都沒見過,我們就根本沒有辦法向他解釋太極拳 原本是有擒摔的。

如果他的太極拳有「白蛇吐信」,我們才能看看他的「白蛇吐信」動作有沒有被修改過,否則怎麼會不能用於擒摔,因為「白蛇吐信」就是以擒摔作為基本手法的。

太極拳稍微的簡化或增加,都會造成太極拳巨大的轉變,這就是太極拳的「蝴蝶效應」,這就是為什麼現在很多民間太極拳練不出楊露禪真功夫的原因;因為太極拳的「蝴蝶風暴」早已形成,稍不注意的人,就會被那些簡化或增繁的太極拳風暴給捲進去,一生都練不出楊露禪的真功夫來。

2009/10/28

王府太極練技次第

「王道人太極拳六十四式」的「如封似閉」,是「串子術」的最基礎動作,一切 「走、粘」全以「如封似閉」為根本。所以王蘭亭利用套路中「再按」的「中開掌」技術,結合「如封似閉」,建立了最精準的串子練習功法,所以無論對方是直攻或圓攻,都能精確地用「串子」化解。

「串子術」因為攻防技巧很高明,用技時的身形手法會因此越來越小,化解的動作也會越來越小,由於技術高強,練成之後容易形成「勝中求勝」的輕敵心態, 一旦養成輕敵心態,久練之後,身手步反而會變得很隨便,甚至應敵時漫不經心,一旦遇到更高強的對手,反而會成為失敗的驕兵;這就像持有高科技武器的人,應敵心態反而會變得很隨便一樣。如果真的這樣,「串子」的好處就會因為自己的輕敵而變成壞處。

所以王蘭亭教太極拳,一開始不教「串子」,而是先教「上翻肘式」、「下翻肘式」和「反身大纏」的餵勁功法,以加強「上、下,左、右,前、後」的深度走化能力,這是把練習的對方視為高手,所以先讓對手餵勁,逼自己的身手步全都退入死角,一直到退無可退之後,才用技巧來化解對方的力量,這是一種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敗中求勝」 練法,練習中的每一步驟,都是在失敗中學習成功之道。

王蘭亭太極拳就因為有「串子術」的「勝中求勝」之能,更有「深化術」的「敗中求勝」之能,所以王蘭亭太極拳的用技,才有辦法維持在最高層次,這是王蘭亭太極拳訓練次第的殊勝特色。

「上翻肘式、下翻肘式、反身大纏」這三個功法,就是從「王道人太極拳六十四式」的「提手上勢、單鞭下勢、玉女穿梭」這三個招式深化而發展出來的, 是王蘭亭太極拳獨有的獨門功法。「上翻肘式」就是「提手上勢」的功法,「下翻肘式」就是「單鞭下勢」的功法,而「反身大纏」則是「玉女穿梭」的功法。

為什麼要強調是從「王道人太極拳六十四式」發展出來,而不是從所有太極拳的同樣招式發展出來?因為「王道人太極拳六十四式」的「提手上勢、單鞭下勢、玉女穿梭」這三個招式的動作,和現今所有太極拳全都不同,所以一定要以「王道人太極拳六十四式」的動作為標準。

我們宗岳門練太極拳,一入門就教「上翻肘式、下翻肘式、反身大纏」這三個式子,最後才教「串子」。這 就是先學「敗中求勝」,再學「勝中求勝」,這是王蘭亭太極拳非常重要的學習次第。即使日後「串子」練成,也要記得經常反覆練習「上翻肘式、下翻肘式、反身大纏」這三個「深化術」,以保持自己的戰力。

其中「下翻肘式」原本稱為「下壓肘式」,因為怕後人望文生義,把肘直接下壓而不翻轉,所以宗長才決定把「下壓肘式」改名為「下翻肘式」,以求符合功法的精神。

前人說:「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練太極拳不能只練拳架套路,更要作功法的深度訓練,以保證將來的拳架能正確應用,而不會含糊隨便帶過。這種練習過程看起來比別人艱辛,時間也好像比別人久;但兩三年後看來,卻反而會比別人更早一步有收獲,成就也會比較高;更不會發生練完套路之後,連用技都不會的窘狀。

這就是過程看起來難的,最後反而是最輕鬆達成技擊目標的;而那些輕鬆練拳架,很快就能參加套路比賽得名的,幾年後反而失去了技擊的方向。

2009/10/26

王府太極用技方法

有人私下對自己的學生說,宗岳門的纏摔不是太極拳。可是楊露禪傳給王蘭亭的太極拳明明有纏摔,而且到處都是纏摔,套路裡攬雀尾就是持手纏摔,提手也是持手纏摔,拗膝拗步就是非常特別的撥轉摔,說後面一點,白蛇吐信是托掌持手纏摔,玉女穿梭是反身纏摔,退步跨虎甚至會抱著別人絆摔,套路裡從頭到尾都有纏摔,怎麼能說太極拳沒有纏摔,又怎麼能說用纏摔不是太極拳!

楊氏太極拳沒有纏摔才是怪事,如果來問我們,我們反而會覺得沒有纏摔的太極拳很奇怪。宗長從十幾歲向吳錦園大師學太極拳,一個攬雀尾就被吳錦園大師扣腕摔出去,我們傳的楊氏王蘭亭太極拳,從王露禪傳下之後,就是這樣用技的,如果有人在別處學的不是這樣用技,問題是出在別人的拳架,絕不在我們!

「王道人太極拳64式」光是一個「單鞭」就至少有「扣腳平托、引進立托、收腳落空、領掌吊手、扣掌抹眉」五個獨立動作,光是這個「單鞭」裡面,就藏有「穿腋托摔」和「移形抹眉摔」兩種摔法和變打法。可是現在很多楊氏套路裡的單鞭非常簡單,動作渾在一起,完全沒有這些單獨動作,所以摔法就全都不能用了。

自己打的拳架,幾代之後動作渾了,不能用於纏摔,卻說能用纏摔的真傳不是太極拳,這是不對的。很多人不是整天在問太極拳技擊時怎麼用嗎?如果他練的是「王道人太極拳64式」就不需要問了,因為他打第一式「太極起式」,教練就會教他怎樣用「太極起式」作出起刀落刃的刀術捲落法,接著他打第二式「攬雀尾」,教練就會教他太極拳第一個持手法,教他怎麼扣腕摔人。你果他學的攬雀尾不是持手法,而是奇怪的「抱大球、抱西瓜」,那我們也不知道「抱大球、抱西瓜」要怎樣用技。

現在楊氏太極拳有「府內派」,表示是大清國王府裡傳授的太極拳流派,這是名稱很尊貴的流派。我們宗岳門雖不以「府內派」自稱,但我們的太師爺王蘭亭,卻是真真實實楊露禪親傳的「府內第一大弟子」,這是誰都清楚的,我們的太極拳「64式老架」,就是府內高手王蘭亭,從端王府裡傳出來的,如果我們宗岳門自稱是「府內派」的另一個支派
叫「王府派」,也毫不為過。

所以能夠在台灣學到「王道人太極拳64式」,是一個福氣,等於是學到了楊露禪在端王府內親傳的太極拳,也等於是學到了端王府內第一高手王蘭亭親傳的太極拳。這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當年吳錦園大師傳授這套太極拳,可不是每一個師兄都有機會學到的,少數師兄跟隨吳錦園大師身邊好幾年,連見都沒有辦法見到這套拳。

過去幾年宗岳門基於發展考量,避免濫仿濫傳,所以「王道人太極拳64式」祕而不傳。現在時機到了,這套太極拳,開始對外公開傳授,對於學別家太極拳多年,想用技卻不能用技的人,或想多練短兵器,或只想練氣養生的人來說,都是個天大的好消息;因為這套拳,可以用於兵器、手戰,也是養生的套路氣功,能夠滿足各方面的需要,是一套非常難得的楊氏老拳。

2009/10/25

王蘭亭造像






「王蘭亭太極拳64式老架」和「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之比較

大家都知道楊露禪曾經向陳長興學習太極拳,但是卻因為沒有楊露禪的影音和其他直接資料作證,無從知道楊露禪所學的是那一套太極拳。甚至楊露禪離開陳長興之後,也同時吸收了其他地區的太極拳和其他冷兵器技術,而逐漸形成楊氏太極拳的獨特風格。

由於楊氏太極拳的形成是出自於多元奶水,因此不絕能說楊氏太極拳,是單純地出自於陳氏太極拳。這就像某人不能因為他一生中,吃過幾次西餐,就說某人的生命是出自於西餐一樣;如果硬要說某人的生命是出自於西餐,反而不是在彰顯西餐的重要,而會讓人覺得是想藉著某人的重要性,來突顯西餐。

由於沒有陳長興的影音和其他直接資料作證,我們同樣也同樣無從知道,陳長興傳給楊露禪的是什麼太極拳套路。我們更不能說現在的陳氏太極拳有什麼套路,楊露禪所學的就一定是什麼套路。因為現在的陳氏太極拳,究竟是不是陳長興傳給楊露禪的那套太極拳,也同樣還有爭議。

但是楊露禪確實向陳長興學習過太極拳,而陳氏太極拳的後人,也都宣稱自己的太極拳源自於陳長興,陳長興因此成為陳楊兩家太極拳,可能有關聯的唯一人物。如果現在的陳氏太極拳並非陳長興所傳,那楊氏太極拳便與現今的陳氏太極拳更難扯上關係了,這是因為楊式太極拳和陳氏太極拳,兩家風格完全不同,很難被認為是同一種拳。

楊氏太極拳的套路不發勁,顯現柔和寬舒;陳氏太極拳從金剛搗碓開始,就拚命發勁,出拳震腳打得呼呼作響,顯然兩家太極從內在思維上大大不同;楊氏太極拳接近道家武當的武學概念,陳氏太極拳從金剛搗碓的「金剛」之名,便顯現了佛教少林的風光。

如果我們拿據說是楊家第一個外傳套路,台灣宗岳門的「王蘭亭太極拳64式老架」,來和當今大陸陳家溝的「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這兩家的「老架」套路來作比較,就會出現非常有趣的兩大比對結果。

第一:陳楊兩家老架套路的方向路線,都非常簡單,也非常接近;都是以左右橫線進行為主,套路動線非常單純;主張楊氏太極拳出於陳氏太極拳的人,可以在這裡大作文章。

第二:陳楊兩家老架套路的動作陳剛楊柔,招式動作及用法也完全不同,主張楊氏太極拳不出於陳氏太極拳的人,也可以在這裡大作文章。

台灣宗岳門的「王蘭亭太極拳64式老架」和大陸陳家溝的「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這兩個套路,是研究陳楊兩家太極拳關係的人,最好的實物研究樣本,也是絕對不能不研究的樣本;因為它們都是兩家的「老架」,是最少經過後人刪改變動的架子。透過陳楊兩家「老架」的樣本,我們可以清楚見到楊露禪的太極拳,和現在的陳氏太極拳,在套路動線上,確實有些接近,但內涵和用技方法卻完全不同。

透過「王蘭亭太極拳64式老架」,我們也可以因此確定,楊氏太極拳柔和寬舒的技擊架,在楊露禪手中便已經完全定型而確立,並且楊露禪一開始就是傳授這種柔和寬舒的技擊架。可見柔和寬舒的架子,並不是從楊班侯和楊健侯之後才形成;外界傳說楊氏太極拳是為了隱匿技擊或教人養生,才逐漸轉為柔和寬舒的一切推論,也都不是真的。

2009/10/21

太極拳不能技擊的真正原因

師兄們練了王蘭亭的「王道人太極64式」時,才知道宗長過去所教的各種擒拿摔法,各種打踢技術,全都是出自「王道人太極64式」的招式,完全不是出自於程派高氏八卦掌,可見楊氏太極拳絕對是能用的。

這「王道人太極64式」的招式,是王蘭亭學自於楊氏太極祖師楊露禪的,所以動作名稱和現在的楊氏太極一模一樣,乍看之下動作也有點像,但仔細一比較,卻會發現幾乎沒有一個招式是完全相同的。

其實「王道人太極64式」的招式動作,就是完全沒有經過楊健候之子楊澄甫修訂過的楊露禪老拳動作,是直接傳自楊露禪的大弟子王蘭亭,所以招式比現在的楊氏太極更細緻,也更合乎用技。「王道人太極64式」一開始起勢就是起刀落刀,攬雀尾就是擒拿,左右掤就是槍術,也可以用於持摔。捋擠側身發勁之後,就是一個正化正發勁,一個側化正發勁。

「王道人太極64式」之後的每一個招式,也都是不同的用技方法,十字手是從盤頭摔開始,倒攆猴是小纏手退摔;以各種「太極虎」來說,抱虎歸山是頸腋抱摔,右左打虎是正面弓步雙拳,退步打虎是正面虛步雙拳,退步跨虎是抱腰絆摔,彎弓射虎是側身雙拳,很像「太極虎」的扇通臂主要是肘擊,也可以拳打。

「王道人太極64式」招招都有用法,難以一一例舉;可以說「王道人太極64式」整個套路,完全就是實戰用技招式的組合套路。現在的楊氏太極拳既然動作名稱都和「王道人太極64式」幾乎一模一樣,為什麼楊氏太極拳,就完全沒有這些摔技?

話先說回來,誰敢說楊露禪當年沒有這些摔技?只能說,現在楊氏太極拳的招式,都是被後人依自己用技的想像而簡化過的,所以沒有這些摔技。

很多名師教太極拳,從不和弟子手把手實際對練對摔,所以他們想像出來的用技方式,都是幼稚的推來推去,有些名師甚至幻想他能光靠著「發人丈餘」,就可以天下無敵。這種幻想技,早已經不再是楊露禪原來用技的樣子;甚至現在連楊氏太極競賽層級的套路,也全都是後人依自己用技的想像簡化過的,這種藉用技想像簡化而形成的套路,就算練到世界第一名,臨敵也不能用,所以練了也是白練。

像「王道人太極64式」的「提手上勢」至少要四個動作才能完成,楊氏太極只要一個動作就完成了,只有一個動作的「提手上勢」,就是被簡化掉的,和楊露禪傳的一定不一樣。像「王道人太極64式」的「單鞭」至少要五個動作才能完成,楊氏太極大概只要兩三個動作就能完成,這種兩三個動作的「單鞭」,就是被簡化掉的,和楊露禪傳的也一定不一樣。

在用摔技時,個別招式中簡化一個動作都不行,何況個別招式中,簡化了兩三個動作,當然就完全不能用了。所以很多人在那些簡化的招式中,絞盡腦汁也想不出用法,這就像被拆掉輪子的汽車,你拿了鑰匙站那裡探索它要怎麼開才能動,假使你從來都不知道有輪子這回事,就算想到死也沒有用。

所以說,一般人不是招式練得不精熟所以不能用,是那種被後人簡化的招式,就算練得再精熟也不能用,因為招式中的重要零件全被簡化掉了;假使你從來都不知道太極拳有被簡化這回事,那些招式即使想破頭也想不出楊露禪的用法。

練太極拳的人,不妨檢查自己練的「提手上式、如封似閉、手揮琵琶、肘底捶」如果它們全都很相似,那就是被簡化到全渾在一起的套路,最好不要再練了。

其次楊氏太極拳最早傳出有64式,把重覆的減掉也還有近50個基本招式,每一個基本招式都記錄著一種太極拳的手法,至少一定要統合全部近50個招式的手法,才能夠掌握太極拳的整體用技,隱藏在招式裡而沒有完全表達出來的,則要靠練功加以補強。

但是,現在很多太極拳大師自以為比楊露禪還懂太極拳,他們內心認為楊露禪太笨了,楊露禪所傳的太極拳中,有太多不合拳理的動作,也太多類似的動作,楊露禪笨到完全沒有發現,所以必須大筆加以刪除。像楊露禪所傳「高探馬、海底針、扇通臂、撇身捶、進步指襠捶、白蛇吐信、雙峰貫耳」這些重要的技擊動作,他們
都認為不合拳理,於是大筆一揮,全都刪掉了。

所以這些人拚命刪減楊露禪的招式,只要感覺違反自己拳理的招式,或自己感覺類似的招式,他們只要找個自我感覺良好的理由,或為了方便傳播,或以養生為名,或為了適合老年人,於是不問青紅皂白就減;減到一個套路只剩下十幾個或二十幾個招式,等於把一輛汽車的零件,拆掉百分之六十以上,像這樣的簡易太極拳,如果說還能保有楊露禪真傳的用技,誰也不會相信;但是他們卻告訴學習者說,這是絕對能用技的楊氏太極真傳;只是他們故意不講清楚,那只是真傳的二成或三成而已,只是真傳裡面的幾個小零件罷了,根本不能用於技擊。

所以說,「個別招式本身出錯、個別招式的動作被簡化、套路招式的數目太少」,這三大因素才是太極拳苦心練習,卻仍然不能技擊的真正原因,也是最根本的原因;這三個原因不先排除,其他的用技問題,就連帶永遠不能解決,練太極拳的人一定要深思反省。

2009/10/20

王蘭亭太極拳三合一練法的重要性

王蘭亭在楊露禪死後不久,就發現楊氏太極拳,只要傳給另一個人,或下一代,就開始變形而出現偏差;主外練者失於剛硬僵滯,主內練者偏於神勞意煩,主養生者失於簡易缺殘;又有敵視自家子女為異族而不傳,卻獨傳外人之所謂祕拳大量出現;太極拳套路要保持楊露禪所傳之原貌,實屬不易。

王蘭亭於是潛心研究太極拳長遠之道,最後他傳授了「刃氣之練、拳氣之練、養氣之練」三種交錯練習「王道人太極64式」的方法,以保證套路不會變形、用技不會出錯、技術也能夠提昇。

「刃氣之練」就是把意念放在採或刀刃,用「雙鉞刀術」來維持太極拳「外形招式」的正確性,太極拳「雙鉞」能用時,拳即可用;兵拳皆合用,就表示太極拳的「外形招式」沒有太大偏差。

「拳氣之練」就是把意念放在挒或挨點,用「罡氣串子」來維持太極拳「內用技法」的正確性,懂得「罡氣串子」就能明白「走粘」的「引落合出」技巧;就表示太極拳內在的用技,還是以正確的內家技巧進行。

「養氣之練」就是意念鬆透虛空,用「套路氣功」來維持太極拳「階級神明」的正確性,懂得「套路氣功」的鬆柔無形、無極虛空,就表示太極拳的用技,仍本於大鬆大柔,如此就可以提昇到上層次的階級神明境界,身心靈也能正向發展。

以上這三種練氣法,是王蘭亭傳下來的練太極拳祕訣,每一個都很重要,學習雖有次第,三者卻沒有高低階之分,凡是學「王道人太極64式」一定要知道這三種練氣法,並且要「三合一」經常不斷交錯練習,不能只偏於其中一二,才能夠練出正確的太極拳。

2009/10/18

王道人太極64式刃氣、拳氣、養氣三合一練法

王蘭亭的「王道人太極64式」練習方法,非常殊勝,是其他太極拳所沒有的,具有1.「刃氣之練」2.「拳氣之練」3.「養氣之練」等三種練法,以求分別達到不同的目標。

以下是這三種練法的簡介:

1.刃氣之練:意念在採或刀刃。這是「刀戰」的練法,是拳刃之術,目標是增強「採」的威力,也就是增強掌拳的攻防技巧,以及兵器的戰鬥技巧。這個部份可以徒手練,也可以持雙鉞練,但以持雙鉞練為主。

2.拳氣之練:意念在挒或挨點。這是「手戰」的練法,是罡氣串子,目標是增強「挒」的威力,也就是增強挨點的罡氣技巧,以及串子的控制技巧。這個部份可以徒手練,也可以持雙鉞練,但以徒手練為主。

3.養氣之練:意念要鬆透虛空。這是「氣功」的練法,是套路氣功,目標是煉養「身體」的「和氣」,讓人身小宇宙的氣和自然大宇宙的氣交感而和諧同運,達到天人合一,是靈性與命體雙修的練法。這個部份可以徒手練,也可以持雙鉞練,體弱者或因表演需要,也可以用折扇代替雙鉞,但以徒手練為主。

「王道人太極64式」的「刃氣之練、拳氣之練、養氣之練」這三種練法,在同一次套路練習中,也可以隨時交錯轉換練習,也可以不拘泥於徒手或持鉞。一般而言,剛開始學習全都用徒手練習,等到招式熟悉之後,才開始持鉞練習。徒手和兵器交錯練習,也有保持拳架正確性的優點。

王蘭亭「王道人太極64式」的「刃氣、拳氣、養氣」三種練法,是「刀術、拳術、氣功」三合一的練法,是太極拳中最高等級的性命雙俢練法,既能
應用於兵拳,又能開啟靈性,培固身命,讓修習者得到「身、心、靈」的和諧統一,進而在練拳中,體會天人合一的奧妙。

修習者身體練好了,心智增強了,靈性又養成了,成為健康樂活、明智達理、又堂堂正正的人,這是「王道人太極64式」最殊勝的力量,這麼殊勝的太極拳,個人練習有了心得,無論多少,一定要和夥伴們一起分享,「分享」也是「王道人太極64式」最重要的修行之一。

2009/10/17

楊氏64式太極拳探微


曾經有人提出,楊氏最古老的太極拳,最初可能只有「64式」,據說楊露禪是以易經「64卦」的「64」這個數目字,以符合「易有太極,是生兩儀」的易學思想,來作為楊氏太極拳的招式數目。基於「易有太極,是生兩儀」的「64式太極拳」,楊露禪向世人表明他的楊氏太極拳,是他融會中國南傳和北傳的各派太極拳之後,所建立的獨門楊氏太極拳。

在楊露禪死後,楊露禪的大弟子王蘭亭,就首先對外傳出了「64式老架」,這也足以作為一個相當可信的旁證。因為王蘭亭敢在楊家聲望如日中天之時,傳出楊氏太極拳的套路,這也表示他的拳架名稱和外在動作,和楊露禪絕對不會相差太遠,也絕對能夠禁得起當時所有向楊露禪學拳者的檢驗,否則王蘭亭一定不敢以「64式老架」之名來授拳。

所以說,凡是超過「64式」的楊氏太極拳,極有可能都是後人增加招式的楊氏太極拳,凡是少於「64式」的楊氏太極拳,極有可能都是後人減少招式的楊氏太極拳。由於年代久遠,缺乏真實的文物佐證,楊露禪所授的太極拳是否確為「64式」的是非,最多只能留於推論,永遠也無法證明是否為真。但是無論如何,楊露禪三大弟子,對外傳出的楊氏太極拳,確實以王蘭亭的「64式老架」為最早,這點幾乎是可以肯定的;所以王蘭亭的「64式老架」,被許多人認為是最接近楊露禪的楊氏老拳,也是最中國最古老的楊氏太極拳。

現在自稱是「64式」的太極拳很多,大多數都是近年來個人新編的套路,而不是真正的楊家老拳;這些「64式太極拳」也多數會貫上創作者的姓或名,或以別的名稱來稱呼,很少會直接說自己就是楊氏太極拳。但是,在許多「64式」太極拳中,其中卻有一套經台灣教育部審定,原名為「太極拳圖解」(圖一)的太極拳套路,經常被少數人打著「楊氏64式太極拳」的旗號對外教學,全中國所有的「64式太極拳」中,就屬這套太極拳的來源和傳播方式最古怪;所以我們要對這套太極拳加以說明,以免這套怪拳,擾亂了真正的「楊氏太極64式老拳」。

根據教育部體育司印行的「推展全民運動手冊(2)太極拳圖解」一書內容,這套台灣教育部於1978年審定的「太極拳圖解」中的太極拳,原本並不稱為「64式太極拳」,更不稱為「楊氏64式太極拳」,而是沒名沒姓、沒頭沒腦地稱為「太極拳譜」(圖二)。

「太極拳圖解」一書,編輯者為民間太極拳組織「中華民國太極拳協會」,那時「中華民國太極拳協會」還是民間協會性質,仍不具備民間總會性質。當時「中華民國太極拳協會」理事長石覺,在「太極拳圖解」書中「引言、三」特別強調:「融合各家之優點訣竅,用比較取捨方法,收入教材中。」

由此可見,「太極拳圖解」這套太極拳,是綜合各家太極的混合拳,不是楊氏太極拳。石覺在「引言、五」中還特別強調:「取名為太極拳譜,而不冠以任何姓氏。」由此可見,參與編造這套太極拳的所有與會人士,一開始就知道這套太極拳是混合拳,絕不是任何一家太極拳,所以不能冠上任何一家的姓氏,也沒有資格冠上任何一家姓氏,所以只能稱為「太極拳譜」。

雖然該書在第16頁中宣稱「以楊澄甫先生所創新架為基礎,歸納濃縮為三十一個基勢」,這段話似乎可以證明「太極拳圖解」的太極拳的確是楊氏太極拳;但是該書在第23頁「乙、纏絲勁」中,卻說:「『纏絲勁』又名『螺旋勁』是陳家拳的精髓,貫穿所有拳式自始至終都是五對纏絲自轉公轉的立體螺旋運轉。」從這話看起來「太極拳圖解」的太極拳,卻是不折不扣的陳氏太極拳。所以說教育部審定的「太極拳圖解」中的「太極拳譜」,不但不是楊氏太極拳,更不是陳氏太極拳,確確實實只是一個混合拳。

教育部審定的「太極拳圖解」第2頁說「本會於學術研究之後,並成立拳架、推手、散手、比賽規則四個專案委員會,遴選專家編纂教材,計前後秏用四千五百個人時,.....經總會複查通過,報教育部審定印行。」該書於149頁中,列出學術研究委員和指導委員及研究顧問有53人,其中像以八極拳聞名的劉雲樵,和以陳氏太極拳聞名的杜毓澤這些武術家,就不是楊氏太極拳的人,這些非楊氏太極拳的人,絕不會用楊氏太極拳的觀念去參與編這套拳。所以說教育部審定的「太極拳圖解」中的「64式」,根本就不是楊氏太極拳,這是百分之百可以確定的。

教育部審定的「太極拳圖解」,是威權時代在教育部的政治指導下,與會人員不得已而共同編造出來的混合拳,與會者雖然在政治指導下,不得不為這套拳背書,卻未必個個都滿意這個奇怪的套路。在「太極拳圖解」的「太極拳譜」套路中,竟有「右龍回頭、左龍回頭」(圖三)這樣奇怪的招式名稱,讓人一看就知道,這完全不是太極拳的傳統名稱;這個「右龍回頭、左龍回頭」的巧妙傑作,似乎是與會的少數不滿分子,故意亂拳的隨性之作,他們內心對主事者的不滿,無處宣洩,正好用「右龍回頭、左龍回頭」這兩個怪名字,來證明這套拳根本不是傳統太極拳。

台灣教育部審定的這套「太極拳圖解」中的太極拳,其套路雖為「64式」,台灣教育部也沒有審定它名為「64式太極拳」,更沒有審定它名為「楊氏64式太極拳」;況且連現在太極拳總會也都只稱它為「競賽套路六十四式」,也不敢說它是楊氏太極拳,這就是因為「太極拳圖解」中的「64式」,根本就不是「楊氏太極拳」。

所以現在少數人對外宣稱,由太極拳協會所編造,而由教育部審定印行的「太極拳圖解」中的太極拳,是「楊氏64式太極拳」,根本是一種魚目混珠的作法,相信楊露禪的子孫,見到了這套台式怪拳,也會搖頭嘆息。

附註:教育部於1978年審定的「太極拳圖解」中,只有名為「太極拳譜」的一套無名無姓太極拳。所以說,教育部1978年審定的太極拳,沒有名為「64式太極拳」的太極拳,也沒有名為「楊氏64式太極拳」的太極拳,也完全沒有名為「13式太極拳」的太極拳。所以教育部1978年並沒有審定通過任何命名為「64太極拳、楊氏64太極拳、13勢太極拳、楊家太極拳13勢」的太極拳。

2009/10/15

王道人太極64式「兵拳架」

當身為楊家太極第一大弟子,也是董海川傑出弟子的端王府大總管王蘭亭,準備遠離一切紅塵俗事,遁入深山道門時,他像先秦時代老子出關,被要求寫下《道德經》一樣,陪在他身旁的弟子周玉祥及李瑞東,懇求他留下一生所學的太極拳和八卦掌祕密。

閉門幾天之後,王蘭亭召來兩人,分別給了他們一人一卷「太極64式」拳譜,隨後又個別花了幾天工夫,分別傳授拳譜的招式和練功心法給兩人,之後他便帶走兩人的拳譜,要周玉祥回到八卦門內傳藝,並且留下一封外面寫著「進山圖」的密封信件給李瑞東,並要李瑞東在自覺時機來臨時,打開「進山圖」依圖行事。

李瑞東在多年之後,武學到達人生的顛峰,正思如何再更加突破,忽然想到王蘭亭留給他的「進山圖」,他打開塵封的木箱子,沒想到箱子的背後受潮,不知何時破了一個小洞,老鼠鑽進去將「進山圖」咬得粉碎,完全無法辨識其中的內容。

李瑞東非常難過,他忽然想到王蘭亭隱遁時年歲已高,不可能在深山道院裡枯等他幾十年,也不可能留下入山的地圖,讓外人得知他的蹤跡。王蘭亭這信封裡面的「進山圖」,莫非不是要他跟隨在王蘭亭之後,也同樣去隱遁山林的地圖,而是要讓他功夫能夠突破困境,讓他一山比一山還高的「祕笈錦囊」,至此他面對著破木箱裡的粉狀碎紙,心裡便更加懊惱。

周玉祥返家後,非常懷念王蘭亭,經常想著王蘭亭在深山修道的身影,又擔心王蘭亭的健康,他便把王蘭亭傳授的「太極64式」稱為「王道人太極64式」,並且在既是徒弟也是師弟的高義盛面前,把「太極64式」傳給高義盛的弟子吳錦園,後來中國內戰擴大,吳錦園便隨著國民政府,把「太極64式」帶到台灣。

從招式動作和招式名稱來看,「王道人太極64式」和楊氏太極拳祖師楊露禪所授的太極拳完全一樣,是一種極神妙的鬆柔拳術。但是這位融合太極拳和八卦掌於一身,並且功夫已達爐火純青的王蘭亭,卻在裡面暗中藏入了八卦掌董海川最專精的獨門兵器「子午鴛鴦
」精髓,這套「王道人太極64式」動作稍小時,是可用於「摔打鎖踢」的真正太極拳,但動作稍加寬大舒展時,則成為「子午鴛鴦」的短兵器套路。所以「王道人太極64式」演練套路時,可以徒手演練,也可以兩手拿著「子午鴛鴦」演練。

這種拳法中藏有短兵術的「兵拳合一」太極拳,是集太極拳與八卦掌,集兵器與拳術於一身的王蘭亭獨門祕拳,這種「兵拳合一」的太極拳,也是當今陳氏太極拳、楊氏太極拳中完全沒有的觀念。

董海川的八卦掌裡並沒有單獨的「子午鴛鴦鉞」套路,因為只要精於先天掌,就自然會使用「子午鴛鴦鉞」,不需要專用套路,所以
董海川沒有傳授「子午鴛鴦鉞」的套路,現今所有「子午鴛鴦鉞」的套路,都是後人編造的。

由於「子午鴛鴦鉞」沒有套路,所以吳錦園大師第一次教宗長使用「子午鴛鴦鉞」時,所使用的套路就是「王道人太極64式」,吳錦園大師稱「王道人太極64式」為「八卦太極」,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這個「王道人太極64式」套路裡,藏有八卦掌祖師董海川最專精的獨門兵器「子午鴛鴦鉞」手法;所以說「王道人太極64式」雖然是太極拳,卻也可以說是世上第一個「子午鴛鴦鉞」的套路。

王蘭亭的「王道人太極64式」是技擊專用的兵拳架,用徒手練成之後,稍加點撥就可以使用「子午鴛鴦鉞」,是太極拳中,唯一魚與熊掌都能兼得的太極拳。

2009/10/14

王蘭亭太極拳和八卦掌的淵源

楊露禪的三大弟子,為王蘭亭、楊班侯、楊健侯三人;其中楊班侯、楊健侯為楊露禪的兒子,而王蘭亭則為外姓人氏。

現代人談太極拳,很多都只知到楊氏太極第二代有楊班侯和楊健侯,絕少有人知道楊露禪還有一位大弟子叫王蘭亭;因為中國人喜歡講血統,不是同一個血統基因的就會被排斥在外,所以王蘭亭的功夫雖然不輸楊健侯和楊班侯,但很多人還是選擇性地失憶,試圖把王蘭亭遺忘在歷史中。

在台灣認識王蘭亭的人很少,因為台灣的楊氏太極,傳自於楊班侯的不多,多數都是傳自於楊健侯所傳的第三代弟子楊澄甫之手,而傳自於王蘭亭的,大概只有吳錦園大師一人。

由於吳錦園大師一直在台灣祕密傳授八卦掌、太極拳以及其他武術,直到宗岳門建立之後,才有人開始認識吳錦園大師,但也都只知道他是八卦掌的第四代真傳,卻沒有人知道他也是楊氏太極拳的第四代真傳,他更是王蘭亭太極拳的第三代真傳。

王蘭亭太極武功雖然高強,卻是外姓,所以受到圍繞在楊家周邊的人冷漠對待,他轉而把太極拳傳給李瑞東和八卦掌的周玉祥。周玉祥又名周祥,是八卦掌第二代程廷華的弟子,也是高義盛接近同年齡的師兄兼師父。

李氏太極拳的李瑞東和周玉祥是極要好的朋友,周玉祥也經常出入李府,並且在那裡和李瑞東一起練武,李瑞東經常直接喊周玉祥叫「祥子」,而且程廷華和王蘭亭又是親師兄弟也是好朋友,由於這層層的親密關係,李瑞東和周玉祥同時都獲得王蘭亭傳授太極拳,加上周玉祥和高義盛亦師亦友的關係比誰都密切,高義盛在吳錦園大師家授拳時,周玉祥也常來作客,太極拳也因此輾轉傳給了高義盛的弟子吳錦園大師。

從前吳錦園大師寫信給宗長時,信中提到傳授太極為「周師祥」三個字,宗長剛開始不知道周玉祥又名周祥,還以為太極拳是一個叫「周師祥」的人所傳。後來才知道「周師祥」三個字,原來是「周老師」名字叫作「祥」,不是姓「周」名「師祥」。

周玉祥對王蘭亭被楊家冷落,好像有些抱不平,加上後來王蘭亭遁入深山道門,周玉祥就稱王蘭亭為「王道人」,所以「王道人」這個名字,就被吳錦園大師作為對王蘭亭的稱號而傳下來。

王蘭亭的「王道人太極64式」在1949年,被吳錦園大師帶到了台灣之後,一直沒有外人見過。因為吳錦園大師來到台灣,一直過著半隱居的生活,極少和武術界往來,吳錦園大師的弟子們也都受到這種性格的影響,從不和外界交流,一直到宗岳門率先打開風氣之後,弟子們才開始組織「新竹錦園八卦掌」,並且對外進行交流,至此吳錦園大師的武學才逐漸被世人認識。

王蘭亭的太極拳,傳給李瑞東之後,逐漸轉化成知名的「李氏太極拳」,而王蘭亭的太極拳,傳給了周玉祥,卻成為錦園八卦掌門內的祕密武學,一直到幾年前宗岳門成立,王蘭亭的太極拳才開始對外公開傳授,但基於保護「王道人太極64式」不被濫傳濫仿的因素,宗岳門過去也一直對「王道人太極64式」的來源進行保密。

「王道人太極64式」的套路,雖是出自於王蘭亭之手,卻是從楊家太極最古的老架而來,因此完美地保存了楊露禪所傳楊氏古太極拳的技擊精華,過去宗岳門常被外界誤會的「摔打鎖踼」用技,其實全都是「王道人太極64式」的用法。

舉例來說,宗岳門的「串子」,就是出自於「如封似閉」這個招式;宗岳門的「小纏手退摔」,就是出自於「倒攆猴」這個招式;宗岳門的「後旋步摔」就是出自於「斜飛式」,宗岳門的「纏法」就是出自於「雲手」的「開、合、劈三變」。

楊氏太極也有「如封似閉、倒攆猴、斜飛式、雲手」,為什麼楊氏太極拳,和楊氏太極拳支流的其他太極拳,就不會變成「串子、小纏手退摔、後旋步摔、纏法」?那是因為現在的楊氏太極拳,主要是傳自楊班侯和楊健侯,不是傳自王蘭亭。楊班侯和楊健侯使用太極拳的手法,和王蘭亭完全不同;直到楊健侯再傳給楊澄甫,經過楊澄甫手中編修之後,就更不一樣了。

楊氏太極現在用的全是「圓形推手」,而王蘭亭太極用的則是「槍形推手」;王蘭亭太極拳裡,只有「槍形推手」的「串子術」,完全沒有「圓形推手」的「圓推、大捋」,所以只要用「圓推、大捋」的,都是楊氏所傳的太極技術,絕不會是純王蘭亭所傳的太極技術。

由於兩家太極拳最根本的「推手技術」在王蘭亭手中,產生重大歧異,所以楊氏太極很多招式名稱,雖然和王蘭亭太極拳相同,細部動作要求,卻已經完全不一樣了。所以過去吳錦園大師以「王道人太極」來和「楊氏太極」作出區隔。

吳錦園大師也不認為「王道人太極」和「楊氏太極」是相同的太極拳;吳錦園大師甚至以「八卦太極」來稱呼「王道人太極」,因為王蘭亭也拜八卦掌祖師董海川為師,是董海川的親授弟子;王蘭亭的名字和程廷華的名字,也都一起列在董海川的墓碑上。但是吳錦園大師口中的「八卦太極」,是專指王蘭亭個人融會八卦掌與太極拳之後所打的
太極拳,並不是指劉德寬或其他人所傳的「八卦太極」,這點一定要分清楚。

王蘭亭的因緣奇特,是同時拜過兩位內家祖師的第一人;一位是八卦掌祖師董海川,一位是太極拳祖師楊露禪。所以說八卦掌技術和太極拳技術的第一個融合者,非王蘭亭莫屬;王蘭亭也絕對是融合中國兩大內家的第一人,因此王蘭亭在內家武術史上的地位,比很多人想像的都高。

2009/10/13

王蘭亭太極拳

據說楊露禪臨終前,告訴楊班侯,他死後,楊家太極,當入王家,班侯很生氣,楊露禪一死,便急著找王蘭亭較技,結果受辱而返。這個故事未必是真,說這個故事的目的,其實只是為了突顯王蘭亭式的太極拳,在本質上已經和日後的楊氏太極,形成重大差的異了。

王蘭亭太極拳的套路招式,表面上看和楊家大同小異,連名稱都差不多,但是王蘭亭私下有一個完整的「基礎功法」,可以讓拳架形成更精確的細微改變,讓不能用的套路轉化成為可用,這是一般人肉眼見不到的改變。

等到「基礎技術」正確了,才開始練「拳架」,「拳架」的目的,是讓整個可用的太極拳,更精熟、更圓潤,而更可用,並不是要弟子從拳架裡練出「拳理」的。所以王蘭亭太極拳,基本上是要先懂「基礎技術」,先練好六掌之形,和罡氣串子等,才去練「拳架」的,這是王蘭亭太極拳和楊氏太極拳,在傳授時最大的不同之處。

王蘭亭大成就後,斷然遁入深山道門,從此武術界沒有人再見過他。但是他隱遁前,卻留下了王蘭亭式的太極拳套路,無意間為「楊家太極,當入王家」這句話,留下了伏筆。

我們宗岳門的太極套路「王道人64式老架」,就是王蘭亭留下來,而在1949年隔海遠傳到台灣的。我們就是藉著王宗岳祖師的太極拳論,和王蘭亭式的太極拳架和功法,這「二王之學」來建立宗岳門的。所以我們非常輕鬆地,就建立出中國第一個擁有獨特用技方法的太極拳流派,因為這些技術原本就是王蘭亭傳下來的,我們只要延用就可以了。而宗岳門式的成果,相信對自己功夫瞭若指掌的王蘭亭,在生前早已預先就見到了,只是他可能沒有想到,會是遠在台灣出現。

過去我們為了保護「王道人64式老架」的正確性,刻意隱忍外界多年的嚴厲質疑,堅不透露我們的拳架是出自於王蘭亭,為的就是怕我們的學員還沒完成訓練,兩岸就出現一窩蜂山寨版的王蘭亭太極拳,形成劣幣驅逐良幣的不良後果。現在宗岳門已經穩定茁壯,外界也已從宗岳門的用技,預先見到並且熟知王蘭亭太極的技術特色,所以我們適時公開我們的「王道人64式老架」。

2009/10/12

宗岳門王道人太極拳64式承傳譜系




































(點圖可放大)

2009/10/11

「王道人太極64式」特色簡介

「王道人太極64式」是出自在武林聲望如日中天時,斷然隱入深山道門修行的內家高手王蘭亭所傳拳架,「王道人太極64式」的特色是:「罡氣為體、技擊為用,式中有式、變打無窮;質本神明、貌若凡形,淺嚐其妙、即可養生。」

以下是「王道人太極64式」的特色簡介:

1.「太極起式」是以起刀落刃之形進行,側面看有微弧形,是起刀和出刀的技術,和一般太極拳兩手平行浮起再放下不同。

2.「攬雀尾」有用於拿摔的折枝動作,是單獨動作,一般太極拳沒有把攬雀尾獨立出來。

3.「掤」是槍形的閉槍法,也可以用於持摔和打擊。

4.「按」之後特別強調「再按」,這是一般太極拳沒有的。

5.特別強調「下雲手」的撐岸移舟,用下雲手把身體往後推,一般太極拳不強調這個動作。

6.「單鞭」用領掌作吊手,另一手作抹眉,一般太極拳吊手不用領掌,另一手也只是往前打而不是抹眉。

7.「提手上式」,是由「提手」和「上勢」兩個動作分開組合而成的,這個動作和一般太極拳完全不同,一般太極拳「提手上式」只有一個動作,很像「手揮琵琶」。

8.在「提手上式」和「白鶴亮翅」之間,夾有一招「海底撈月」,這「海底撈月」中,又包含「撩陰」和「壓捶」,一般太極拳「提手上式」和「白鶴亮翅」中間沒有這些招式。

9.「如封似閉」,是由「右閉」和「左封」兩個不同動作組合而成,是內家最根本的「串子」技術直接顯現,這個「如封似閉」和一般太極拳完全不同,一般太極拳的「如封似閉」只有一個動作,很像「手揮琵琶」。

10.「抱虎歸山」是先出右掌再出左掌的連拳組成,一般太極拳是同時出兩手,
「王道人64式」的「抱虎歸山」稱為「抱虎推山」也很好。

11.「肘底看捶」是肘擊,一般太極拳「肘底看捶」很像「手揮琵琶」,一般太極拳好像把「手揮琵琶」、「如封似閉」、「肘底看捶」全混成一個類似樣子,但在「王道人太極64式」老架中,這三個動作完全不一樣。

12.「斜飛式」的步法是摔技非常重要的「後旋步」,沒有這種步法根本不能使用後退摔技,但是一般太極拳幾乎都沒有這種步法。

13.「雲手」在身前旋轉時,手臂接近直立,雙手運行中要翻擰,可順勢轉變成「雲開、雲合、雲劈」三種方法攻擊,稱為「雲手三變打」,一般太極拳的「雲手」不像「王道人太極64式」的「雲手」招式,
一般太極拳的「雲手」,比較像「揉球式」的功法,也無法作出太極拳重要的「雲手三變打」,兩者差別非常大。

14.「海底針」和「扇通臂」是以捩手,連續向下壓制而出砸拳的連續技,一般太極拳這兩個動作間沒有連貫,不是連續技。

15.「撇身捶」分為「撇身」和「捶」兩個動作,和後一式「進步指擋捶」是連續技,一般太極拳這兩個動作間沒有連貫,不是連續技。

16.「白蛇吐信」是由兩個不同動作組合,向蛇一樣一左一右來回攻擊,一般太極拳只有一個動作。

17.「玉女穿梭」藏有「反身大纏」技術,一般太極拳的「玉女穿梭」不帶有「反身大纏」的技術。

以上是「王道人64式」老架,比較容易說明的特色,其他式子中的不同點也很多,無法一一詳述。「王道人64式」老架,動作是講像深水一樣的「暗流」不講「外慢」,所以動作不會像一般養生太極那麼慢,會稍微快一點。

吳錦園大師稱「王道人64式」老架為最簡最強的「武太極」,是王道人集一生所學內家精華,親自編定的古太極技擊老架。宗岳門的擒摔技、打擊技、拿鎖技,踢貫技,都是出自於「王道人太極64式」中的技法。從前很多人看不懂宗岳門用技,不相信這是太極拳,就是因為他們根本沒有見過太極拳技擊老架的招式。

「王道人太極64式」的用技方法,就直接表現在套路中,只要師父說破,就很容易領悟出用技方法。一般不是技擊架的太極拳,很難領悟出用技方法,往往連師父也說不出所以然。甚至很多不是技擊架的太極拳,把像「手揮琵琶」、「如封似閉」、「肘底看捶」這類動作全渾成差不多的樣子,其中內家「串子技術」中,最重要的「如封似閉」,也因此被毀了,所以只能用來養生。

「王道人太極64式」老架,從吳錦園大師在1949年,帶來台灣之後,獲得親傳「王道人太極64式」這套拳架的師兄很少,是非常珍貴的文化資產。一直到今天,吳錦園大師門下的弟子,從來不曾對外公開表演過「王道人太極64式」,也沒有任何師兄把「王道人太極64式」傳給下一代弟子,所以這套太極拳技擊架,至今還原汁原味地保存在吳錦園大師的弟一代弟子中,在極度保密下,完全沒有受到外界太極拳的污染。

現在的太極拳已經逐漸脫離技擊而偏向養生,很多太極拳的招式,都被人改成華麗的舞蹈動作,完全失去技擊的手法。有心想要考證古代太極拳技擊方法的人,「王道人太極64式」是一個在宗岳門保存極為良好的活化石,是最好的研究資料。

從「王道人太極64式」中,也可以見到當年楊祿禪和楊班侯父子的「楊無敵」太極拳手法,以及見到清代王府中的太極拳高手,是如何揚名天下的。

2009/10/10

宗岳門王道人太極64式套路名稱

宗岳門王道人太極64式套路名稱

(本門太極64式套路由王道人所傳,吳錦園大師親授,宗長當年記譜與新竹錦園八卦掌所記略有不同,但譜上的招式順序與招式數目,以及招式內容則完全相同)

01.太極起式

02.攬雀尾
03.左掤
04.右掤
05.捋
06.擠
07.按再按
08.下雲手
09.單鞭
10.提手上勢
11.懷中抱月
12.白鶴亮翅
13.左右左摟膝拗步
14.進步搬攔捶
15.如封似閉再按
16.海底撈月
17.十字手
18.抱虎歸山
19.上搭手掤
20.捋
21.擠
22.按再按
23.下雲手
24.單鞭
25.肘底看捶
26.左右金雞獨立
27.左右左倒攆猴
28.斜飛式
29.攬雀尾
30.左掤
31.右掤
32.捋
33.擠
34.按再按
35.下雲手
36.單鞭
37.雲手
38.單鞭
39.高探馬
40.海底針
41.扇通臂
42.撇身捶
43.進步指襠捶
44.手揮琵琶
45.右左打虎
46.白蛇吐信
47.雙峰貫耳
48.手揮琵琶
49.左右左野馬分鬃
50.手揮琵琶
51.單鞭下勢
52.金雞獨立
53.退步右打虎
54.玉女穿梭
55.左蹬腳
56.右蹬腳
57.轉身蹬腳
58.上步七星
59.退步跨虎
60.轉身擺蓮
61.彎弓射虎
62.進步搬攔捶
63.如封似閉再按
64.合太極

2009/10/04

「招式」無法離開漏洞而存在

武術以「用技」為真實,以「練技」為實在,以「講招」為想像。武術的是非,最後決定在「用技」,所以「用技」是武術最真實的呈現;但是在武術真實呈現之前,武術家必須由簡而繁,由淺而深,由易而難地辛勤「練技」,唯有「練技」才是真實地打下深厚的武術基礎。

武術最怕落入一招鬥一招的「講招」幻想。中國武術中有很多招式,這些「招式」是要用來「練習」的,不是要拿來「講拳」的;因為武術招式大多數只是針對某種形態的「局部攻防」而設定的,其中更多只是針對某種「局部攻防」而設定的「局部基本動作」而已。

所以武術的「招式」,對於不是它所針對的攻防形態,一定是會有大漏洞的。直拳有被踢腳的漏洞,踢腿有被貼身摔的漏洞,擒摔有被打踢的漏洞;任何一個招式都有漏洞,因為這些招式都只是針對某種「局部攻防」而設定的「局部基本動作」而已。

如果見人練拳擊打頭,就幻想踢他的下陰就能破他;見人練巴柔抱腰,就以為能從上而下打爆他的頭;見人練踢腿,就以為能近身破他出腿;見人練擒摔,就以為能用保持遠距打踢,來破他的近身;這些都完全是「講招」的想法。

這些「講招」的想法,一定要透過辛勤「練技」才有可能成為真實,如果沒有透過辛勤「練技」就會全都成為空想和幻想。

前面說過,「招式」是要用來「練習」的,不是要拿來「講拳」的。習武的人如果像武俠小說那樣,在「招式」上論輸贏,那是最愚笨的。因為武術「招式」只是針對某種形態的「局部攻防」而設定的「局部基本動作」而已,對於其他形態的攻防,當然是一定有漏洞的,甚至是有大漏洞的。

如果是「局部基本動作」的招式,那它的漏洞就會更大,而武術家就是靠著苦練很多都有漏洞的「招式」,最後才會沒有漏洞的;漏洞本身就是「招式」的內容之一,「招式」無法離開漏洞而存在;否則只靠一招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武術就不用這麼多套路的招式了。

如果以為有一種「招式」沒有漏洞,那絕對是空想和幻想。如果有人以為能夠在別人的「招式」中找到漏洞,就自認為是行家,那更是絕對的空想和幻想。因為即使是去問一位完全沒有習武的人,你說有武術高手要要用直拳打他,他至少也能想到要趕快跑開,或快速蹲下去用腳踢對方的腳,來克制高手的直拳,而實際上想跑開或踢腳,恐怕一點用都沒有。

像這樣「見招破招」的空想和幻想,是任何人都會的,如果武術家把這種空想和幻想,當成了不起的能力,或自以為是明眼的行家,而公開向人炫耀,那就會讓旁人恥笑了。

譬如見到甲方的摔技招式,沒有防守乙方另一隻手,就認為這是會被打爆頭的敗招;譬如見到甲方出二拳的招式,乙方卻只出一拳,出拳數不公平所以是假招;譬如見到格鬥場上有軟墊,摔人的效益不好,所以練摔沒有用;像這類的說法,其實都不是完全正確的。

在實際打鬥時,乙方兩手都正在出拳,甲方也能夠把乙方摔倒的比比皆是,跟有沒有防守到乙方另一隻手,毫無關係;不是乙方有一隻手空著,這隻手就一定可以成功回擊。

在實際打鬥時,甲方的頭完全不用手防禦,乙方也打不中他的頭,而被甲方摔倒的也比比皆是,跟甲方的頭有沒有暴露出來,毫無關係,不是甲方不防頭,就表示乙方一定能夠打中他的頭。

在實際打鬥時,有時候甲方出了兩三拳,乙方還呆在那裡的也比比皆是,不是甲方出一拳,就表示乙方一定能公平地回一拳,練得好的人和練不好的人,出拳數量一定不會公平。

像內家的摔技練成後,外三合的攻防會更統整,所以摔技不只是為了摔人而練的,更是為了出拳腳而練的,不明白這一點,當然會以為摔技沒有用。

內家摔技的手法又叫「串子」,「串子」是由「戳拳」和「砸拳」這兩大拳法所組成;所以內家用「串子」摔人,就是一隻手出「戳拳」,另一隻手出「砸拳」。將來不想擒拿,也不想抓人來摔的時候,上面那隻手可以當下變成「砸拳」或「砸肘」,直接用肘拳攻擊對方的頭面胸,下面那隻手也可以當下變成「戳拳」或「戳肘」,用肘拳攻擊對方的面腹肋和下陰。

內家摔技的兩隻手,只要由掌變拳,不須要作其他任可改變,可以瞬間變成肘擊或拳打,這就是「本、缷、拆、變」的「變打」,「變打」可以直接把摔技的手法直接變成拳肘打擊,完全不用改變動作。

譬如我們從對方內門,入身進入對方兩手中間,抓握對方單隻手臂做摔技練習時,我們靠近對方身體的那隻手練成時,肘會拉起成上勢,在還沒有轉身抓握對方之前,其實可以用拉起的肘猛打對方面部,或用栽捶猛打對方腹部;我們之所以不肘擊捶擊而用拿摔,就是為了要練出將來可以打擊也可以摔拿的完美身形,到時候可以自由使用,並不是我們只會呆呆地進去對方兩手中間去抓手摔人。

如果有人見到我們作這種「招式」的練習,就以為我們跑到對方兩隻手中間,去抓握對方的單手,對方就可以趁我們抓手時,用另一隻手打爆我們的頭,那他這種看不到我們暗肘的見樹不見林「講招」想像力,就絕對是武俠小說用「嘴」比武的最高等級了。而我們當然也會因為他的「講招」,而知道他的摔技不是真內家的「串子」技術,他的摔和打一定是完全分開的,所以才會有摔不能打的「講招」空間。

所以說,武術以「用技」為真實,為高階;以「練技」為實在。為中階;以「講招」為想像,為低階;如果有人用低階「講招」的心態,去談論中階的「練技」和高階的「用技」,就是以管窺天的井蛙之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