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人太極64式」特色:「罡氣為體、技擊為用,式中有式、變打無窮;質本神明、貌若凡形,淺嚐其妙、即可養生。」
宗岳門太極武學,出自王府皇家,自有高貴的用技血統,與卓然不群的貴族風華,參與王道人64式之學習,身心靈都感染了皇室的尊榮。
宗岳門舊站重新開放http://zongyuemen.com/ 有本站沒有的文章。

2008/12/30

推手中的著熟

宗岳門記錄,答問者:葉金山
.....................................................
.....................................................

如果你說太極拳的"著熟"是指"招式熟練、著法純熟"

或說是"盤架精熟"

我不想和你對談,

你我只好各說各話。

每一個人都可以從一個錯誤中,

編出一千個理由;

每一個人也可以從一個真理中,

做出一千種否定。

沒有練到階級神明的人,

怎麼會明白"粘著精熟"是懂勁的正途,

也是階級神明唯一的正路。

師父解說"著熟"是"粘著精熟",

在武術界中必成眾矢之的,

你看百家大師,那個不是說"盤架精熟"?

他們赫赫有名,

被譽為一代宗師,

那裡能夠承認自己的錯誤?

而弟子們,你們要記得王宗岳太極拳論的"著熟",

永遠是"粘著精熟",

只有我們堅持這個真理,

要為後代的武者,作真理的引路人。

不知"粘著精熟"而高唱"盤架精熟",

粘著的技巧終將化為烏有。

不知"粘著精熟"而高唱"盤架精熟",

就會一輩子成為各家的勢架的奴隸。

不知粘著而妄談懂勁,

就會弄出錯誤的掤勁、履勁、擠勁、按勁........等種種妄謬的勁名。

不知粘著而高談階級神明,

就會弄出不接觸而打人的欺人淩空勁。

失去了粘著,

在太極拳中你還能追求什麼?

失去了粘著,

對於對於王宗岳講分合的太極拳你早已失去了大半;

因為分合的技術就從粘著開始。

這就是為什麼王宗岳說:

"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級神明。"

關於著熟,我已說得太多,

如果你們還是想爭論,

我已不想再說,

離開這裡,去外門尋訪百家,

那裡會有你無數的朋友,

更有你所需要的百家師父;

他們會教你盤架精熟,

你可以在各家勢架的表演中,

得到很多掌聲,

和對你拳架的讚美。

推手中不敗的形

宗岳門記錄,答問者:葉金山
.....................................................
.....................................................

為什要作緩慢的太極練習,

不是為了讓自己看起來像柔美的舞者,

或像一個在戰鬥中閉眼享受大自然的愚人;

是在動作的每一個細微末節中,

尋求連續不敗的形,

持續維持自身鬆沉卻堅強的結構力,

並堅定地將自己的勁線對準敵人。

以免在戰鬥中被敵人找到可擊的敗形,

或因勁線些微的偏差造成可破的弱點。

在推手中你必須隨時有招,

處處是勢架。

若我命你在動作的半途中止住,

卻看到你愚蠢的姿態,

可笑的形勢,

軟弱的結構,

無法氣打的笨手,

偏差的勁線,

僵硬的身形,

我必將擊毀你於剎那

不要問我如何在鬆柔中制住你的雙手,

要問己是否已遵循師父的教誨。

師父只能點醒你的錯誤,

告訴你避免錯誤的方法,

若不是你自己,誰能讓你階級神明。

鬆不了,

沉不住,

勁線偏,

身形硬,

結構散;

若不問己,

若不自修,

若不自鍊,

誰也無法幫助你?

不敗的戰鬥之形絕不能失去片刻,

"無使有缺陷處,

無使有凹凸處,

無使有斷續處。"

若你的推手只求推倒敵人的勝利,

你不必追求不敗的戰鬥之形,

因這形不只為了推倒敵人而設,

它是為了摔、打、擒、化、踢一體而設,

是為了戰鬥而設。

小心你的結構稍有疏失,

敵人便在你的錯誤中控制住你,

一旦因敗形而落入敵人的陷阱,

便要任人宰割。

我仍然要不斷地告訴你們,

要隨時維持不敗的形,

不要有絲毫的疏忽。

推手中的走化

宗岳門記錄,答問者:葉金山
......................................................
......................................................

當你在走化的時候不可以用力,

要澈底的放鬆自己,

別想用你的力量去化解敵人的力量,

因為那終歸徒勞無益。

不可以用力量對抗敵人的力量,

雙重是絕對要避免的,

除非敵人的力量已經消散,

或者敵人已經撤手,

或者敵人已經占煞,

你才能以鬆柔反手黏逼。

不可以對敵人的來勁作出任何改變的企圖,

要像避開壓頂的巨石,

要像急流的小魚,閃避水中的岩石,

但不可避得過遠;

要貼近並且順著敵人的力量,

要把敵人的力量,作為圓轉的圓心;

再用身體做出自轉的閃避,

或者用步法做出公轉的繞擊。

當你在走化的時候不可以過度遠離敵人的力量,

以免你失去攻擊的距離;

更不可以將敵人帶離遠方,

以免敵人忽然返身對你突襲。

要讓敵人的力量儘可能貼近你的軸心,

讓他在不知不覺中掉進你身形的陷阱,

讓他因為陷落得太深而難以抽身,

再順著敵人的動向加以控制,

或者迅速加以攻擊。

你必需先精於身體自轉的閃避,

再追求公轉的環步,

以免你的走化不精,

練成武學的末流。

別以為能化解一般的武者便是上乘,

當你遇見真正高手時可能一無是處;

你必需追求極端虛空虛無的鬆柔、

毫不用力的沾粘、

動轉中不敗的形、

以及流暢的環步,

無論沾黏或移身都不能有絲毫的力量,

連反推也是如此。

如果你不能去除身上殘存的僵硬,

讓自己像風中輕拂的楊柳,

或像沒有絲毫重量的輕煙,

就不要相信自己有絕世的功力。

看那敗於師父手中的弟子,

他們在外門時無不誤認自己已經極鬆極柔,

在師父的手中竟成無助的玩偶,

絲毫化不開師父至鬆至柔的內勁;

他們數十年的放鬆,只是一場惡夢,

在遇見師父時才知道懊悔。

當你在練習時被對手控制,不要掙扎求勝,

你應當承認自己的失敗,

再從身手腿步上反省;

因為在實戰中敵人對你的控制只有千分之一秒,

便會猛然對你襲擊,

練習時的掙扎只因對手沒有攻擊的意圖,

若你不能自省,

或不肯承認失敗,

看看實戰中誰會對你鬆手?

在走化時如果敵人突然脫離,

要嚴防敵人突然分擊,

要記得逢丟必打,

因為雙方丟開便無法融合,

更無法聽勁,

因此在敵人脫手時,

必須猛然反擊才能掌握不敗之地。

推手中的推

宗岳門記錄,答問者:葉金山
....................................................
....................................................
如果你不能夠徹底放鬆,

你便不能夠推人;

如果你手中還有絲毫拙力,

你便會僵硬;

如果你不能夠鬆沉,

你便沒有完整的內勁;

如果你不能夠維持不敗形地向前移身,

你的內勁便會崩解;

如果你的勁不能從湧泉和手指鬆成一體,

你的內勁便會折斷;

如果你的發勁意念不能到達遙遠的無邊之際,

你的內勁便會過短;

如果你在觸及敵人的剎那,不能忘掉敵人,

你的攻擊便會停頓;

............................................
放鬆你的身心,

頭腦裡什麼也不去想,

讓雙手在虛空中浮起來,

用來自湧泉的動力,向前移動你的身體;

保持著鬆柔的形,

雙臂像穿透鐵牆般伸展,

沒有畏懼,

沒有遲疑,

沒有敵人,

忘了自己,

雙手像風一樣,

吹像敵人的身體,

將對方捲起,

遠遠地摔出,

風平、浪靜。

關於推手

宗岳門記錄,答問者:葉金山
....................................................
....................................................

關於推手我該講些什麼?

有人說推手就是把人用內勁推出去。

古代內家的高手們卻不這麼認為;

你看八卦掌叫它拆手、卸化、卸法,

就可以知道它的祕密不在推人。

可是誰能了解它的最高技術不在"推人"而在"控制人"?

除非你已經到達內家武學的頂峰,

怎麼能了解雙手黏住敵人,可以讓敵人把手放在他自己的身上,

你怎麼相信敵人竟會因你而將雙手放在頭上、胸口、脖子,

甚至雙手被你放在他自己的背後,

我將別人手中的長劍架在他自己的脖子上,

或從敵人手中輕易地奪下他的長劍,

用的卻不是強扣關節的擒拿法,

這是內勁控制敵人的手法,

這是宗岳太極拳的祕密,

也是推手的祕密。

關於推手,世人所知的實在有限;

在我年輕時被師父所控、所化、所打、所發,

我就明白推手不僅只是推人;

我的推手含藏著拳法中所有的完美勢架,

那每一剎那間的勢架又都聚集了強大的內勁,

但我的身體卻是無比的鬆柔,

我絕不曾用上半點力量,

除了日常拳法中的放鬆,

我甚至藉著靜坐來使自己鬆至虛空,

我的身體像懸掛在風中的磬,

鬆柔得向沒有骨頭的水,

我輕柔地向敵人滲透進去,

無聲無息地和敵人融合在一起,

在剎間我們合為一體。

當你和敵人合為一體,

敵人就沒有辦法攻擊你,

就像你右大手臂不能攻擊你右小手臂,

你右小手臂不能攻擊你的右手掌,

當它們成為一體它們就不能相互攻擊,

當你和敵人融合在一起,敵人便不能攻擊你,

因為你們成為一個沒有敵我之分的太極。

但因你的主動融合,

你成為太極一體的主人,

主人可以命令僕人,

僕人必聽命於主人;

而敵人就是你的僕人,

你命他向前,他便向前;

你命他向後,他便向後,

你命他倒地,他便倒地。

當然你也可以突然和他分開,用氣打攻擊;

這就是真正的推手,

是宗岳門控制敵人的推手。

關於推手我們要談的還很多,

如果你只是想用蠻力將敵人扳倒在地上以領取獎杯,

那麼我沒有什麼可以告訴你,

你只要照著過去勝利者的方式就會勝利。

你拉開大馬步,蹲到屁股快貼到也上,為的是降低重心;

你低著頭,哈著腰,抵擋著敵人的力氣;

你趁著敵人力氣用盡出錯剎那,用力將敵人扳倒,

勝利者不必再學什麼,

因為勝利已經達成了你的目標。

但我們所要說的卻是前輩的古訓:

"低頭哈腰,拳藝不高"

你低著頭推,因為比賽規則不淮對手敲擊你的頭,

你哈著腰,因為你想扳倒別人,也怕別人會扳倒你;

你學的不是推手而是扳手,

你不擔心敵人用拳,因此最後終究要忘記了拳法,

那便是為什麼前輩說"拳藝不高"。

而我們所要說的是推手,

是打手、是拆手,

是叫做內家拳,也是你我口中的太極拳,

因此,我們在推手時從來不會忘記拳。

我們會用拳擊打,

而敵人也會。

我不想蹲得太低,因為那會影響我攻擊的行動;

敵人也不會棄頭於不顧,

因為那是我快速擊打的重點。

因此,世人所說的推手不是宗岳門的推手,

我說的推手,是包含著拳法的推手。

你問我如何把拳法放在推手之中,

我要告訴你,

你應當在和別人推手的任何一個剎那間,試著止住不動,

看看你的形態是不是一個有效的武術的動作,

你應當在每一個動作的瞬間停止,

反復不斷地檢驗:

你的動作有沒有攻守之形?

你的雙手能否在放鬆中支撐一個人的體重而不稍震動?

你的勁線有沒有對準敵人?

你的身體四肢有沒有澈底鬆透?

你的雙手能否在完全放鬆靜止中突然出拳攻擊?

你時時問已,刻刻留心,

你的推手,便是拳法。

這就是宗岳門的推手,

那融入於武者戰鬥之中的推手 。

寧波府誌.張松溪傳

《寧波府誌.張松溪傳》
...............................................
  「張松溪。鄞人。善博。師孫十三老。其法自言起於宋之張三峰。三峰為武當丹士。徽宗召之。道梗不前。夜夢元帝授之拳法。厥明以單丁殺賊百餘。遂以絕技名於世。由三峰而後。至嘉靖時。其法遂傳於四明。而松溪為最著。

   松溪為人。恂恂如儒者。遇人恭敬。身若不勝衣。人求其術。輒遜謝避去。時少林僧以拳勇名天下。值倭亂。當事召僧擊倭。有僧七十輩。聞松溪名。至鄞求見。 松溪蔽匿不出。少年慫恿之。試一。往見諸僧方校技酒樓上。忽失笑。僧知其松溪也。遂求試。松溪曰。必欲試者。須召裡正。約死無所問。許之。松溪袖手坐。一 僧跳躍來蹴。松溪稍側身。舉手送之。其僧如飛丸隕空。墮重樓下。幾斃。眾僧始駭服。

  嘗與諸少年入城。諸少年閉之月城中。羅拜曰。今進退無所。幸一試之。松溪不得已。乃使諸少年舉圜石。可數百觔者。累之。曰。吾七十老人。無所用。試供諸君一笑。可乎。舉左手。側而劈之。三石皆分為兩。奇異如此。

   松溪之徒三四人。葉近泉為之最。得近泉之傳者。為吳崑山、周雲泉、單思南、陳貞石、孫繼槎。皆各有授受。崑山傳李天目、徐岱岳。天目傳餘波仲、陳茂弘、 吳七郎。雲泉傳盧紹岐。貞石傳夏枝溪、董扶輿。繼槎傳柴元明、姚石門、僧耳、僧尾。而思南之傳。則有王征南。征南名來咸。為人尚義。行誼修謹。不以所長炫 人。

  蓋拳勇之術有二。一為外家。一為內家。外家則少林為盛。其法主於搏人。而跳踉奮躍。或失之疏。故往往得為人所乘。內家則松溪之傳為正。其法主於禦敵。非遇困危則不發。發則所當必靡。無隙可乘。故內家之術為尤善。

  其搏人必以其穴。有暈穴。有啞穴。有死穴。相其穴。而輕重擊之。無毫髮爽者。其尤秘者。則有敬緊徑勁切五字訣。非入室弟子。不以相授。蓋此五字。不以為用。而所以神其用。猶兵家之仁信智勇嚴云。」

沈一貫.博者張松溪傳

《沈一貫.搏者張松溪傳》
..............................................

  「我鄉弘正時。有邊誠。以善搏聞。嘉靖末。又有張松溪。名出邊上。張衣工也。其師曰孫十三老。大梁街人。性麤戇。張則沈毅寡言。恂恂如儒者。

  張大司馬罷而家居。引體抗然坐之上座。雲邊師之徒袒裼扼捥。嗔目語難。張乃攝衣冠。不露肘。邊師喜授受。顯名當世。而張常自匿人。求見輒謝去。邊師之美技。進退開闢。有緒如織。而張法直截。嘗曰。一捧一痕。吾猶輕之。胡暇作此閒事。邊嘗北游。值六馬駕。負其力。肩之不勝。出於輪而病傴。有少林僧數十輩。尋邊。邊遷延之。至日晡與鬥。燭入滅燭。而躍坐樑上。觀諸僧自相擊。於暗中而乘其斃。大抵間用術。

  倭亂時。少林僧七十輩。至海上求張。張匿不見。好事少年慫恿之。僧寓迎鳳橋酒樓。張與少年窺其搏。失哂。僧覺遮之。張曰。必欲一試者。須呼裡魁。合要死無所問。張故孱然中人耳。僧皆魁梧健力。易之。諾為要。張衣履如故。袖手坐。一僧跳躍來蹴。張稍側身。舉手而送之。如飛丸度窗中。墮重樓下。幾死。蓋其法。雲搏。舉足者最下。易與也。

  張嘗被監司徵使教戰士。終不許。曰。吾盟於師者嚴。不授非人。張嘗踏青郊外。諸少年邀之。固不許。還及門。諸少年戒守者。毋入張。閉之月城中。羅拜曰。今進退無所。且微觀者。願卒惠之。張不得已。許之。門多圜石。可數百斤者。命少年累之。累之不能定。張手定之。稍支以瓦。而更累一於其上。祝曰。吾七十老人。無所用。儻直劈到底。供諸君一。可乎。舉左手。側而劈之。三石皆分為兩。

  張終身不娶。無子。事母以孝。聞死於牖下。所教徒。僅僅一二。又不盡其法。

  余嘗從其徒問之。曰。吾師嘗觀矛師。矛師誇吾師。曰。何如。師曰。吾不知。吾黨問之。師曰。夫刺。則刺矣。而多為之擬。心則歧矣。尚得中耶。余聞而憬然。因憶往時。嘗問王忠伯。邊人何技而善戰。忠伯言。邊人無技。遇虜近三十步。始發射短兵。接直前攻刺。不左右顧者。勝瞬者。不可知。旁視死矣。今張用此法。又悟北宮黝之養勇也。不膚撓。不目逃。非謂不被人刺至撓且逃。直如飛蠅之著體。忘撓與逃。鼓精奮神。專篤無兩。雷萬春面集七矢而不動是矣。

  張有五字訣。曰勤。曰緊。曰徑。曰敬。曰切。其徒秘之。余嘗以所聞妄為之解。曰勤者。蓋早作晏休。練手足力。少睡眠。薪水井臼必躬。陶公致力中原。而恐優逸不堪。以百甓從事。此一其素也。

  曰緊者。兩手常護心胸。行則左右護脅。擊刺勿極其勢。令可引而還。足縮縮如有循。勿舉高蹈。闊丁不丁。八不八。可亟進。可速退。心常先覺。毋令智昏。立必有依。勿處其後。眾理會聚。百骸皆束。畏縮而虎伏。兵法所謂始如處女。敵人開戶者。蓋近之。

  曰徑。則所謂後如脫兔。超不及距者。無再計。無返顧。勿失事機。必中肯綮。既志其處。則盡身中一毛孔力。咸向赴之。無參差。若貓捕鼠。然此二字。則擊刺之術盡矣。

  曰敬者。儆戒自將。勿露其長。好勝者。必遇其敵。其防。其防。溫良儉讓。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曰切者。千忍萬忍。掐指咬齒。勿為禍先。勿為福始。勿以身輕許人。利害切身。不得已而後起。一試之後。可收即收。不可複試。雖終身不見其形。不成其名。而亡所悔。蓋結冤業者。永無釋日。犯王法者。終無貰期。得無慎諸。

  聞張之受於孫惟前三字。後二字張所增也。其戒心又如此。君子曰。儒者以忠信為甲冑。禮義為干櫓。豈不備哉。使人畏而備之。孰與夫使人無畏而無備之為周。夫學技以備患。而慮患乃滋甚。則焉用技。恃技而不慮患。患又及之。技難言矣。故君子去彼處此。」 

王征南墓誌銘

《王征南墓誌銘》 作者 黃宗羲(明、哲學家、文學家、歷史學家)
.............................
.............................

  「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於搏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謂內家者。以靜制動。犯者應手即仆。故別少林為外家。蓋起於宋之張三峰。三峰為武當丹士。徽宗召之。道梗不得進。夜夢玄帝授之拳法。厥明以單丁殺賊百餘。

  三峰之術。百年之後。流傳於陜西。而王宗為最著。溫州陳州同。從王宗受之。以此教其鄉人。由是流傳於溫州。嘉靖間張松溪為最著。松溪之徒三四人,而四明葉繼美近泉為之魁。由是流傳於四明。四明得近泉之傳者。為吳崑山、周雲泉、單思南、陳貞石、孫繼槎。皆各有授受。崑山傳李天目、徐岱岳。天目傳余波仲、吳七郎、陳茂弘。雲泉傳盧紹岐。貞石傳董扶輿、夏枝溪。繼槎傳柴玄明、姚石門、僧耳、僧尾。而思南之傳。則為王征南。

  思南從征關白。歸老於家。以其術教授。然精微所在。則亦深自秘惜。掩關而理。學子皆不得見。征南從樓上穴板窺之。得梗概。思南子不肖。思南自傷身後莫之經紀。征南聞之。以銀數器。奉為美檟之資。思南感其意。始盡以不傳者傳之。

  征南為人機警。得傳之後。絕不露圭角。非遇甚困則不發。嘗夜出偵事。為守兵所獲。反接廊柱。數十人轟飲守之。征南拾碎磁偷割其縛。探懷中銀望空而擲。數十人方爭攫。征南遂逸出。數十人追之。皆地匍匐不能起。行數里。迷道田間。守望者又以為賊也。聚眾圍之。征南所向。眾無不受傷者。

  歲暮獨行。遇營兵七八人。挽之負重。征南苦辭求免。不聽。征南至橋上。棄其負。營兵援刀擬之。征南手格。而營兵自擲仆地。鏗然刀墮。如是者數人。最後取其刀投之井中。營兵索綆出刀。而征南之去遠矣。

  凡搏人皆以其穴。死穴。暈穴。啞穴。一切如銅人圖法。有惡少辱之者。為征南所擊。其人數日不溺。踵門謝過。使得如故。牧童竊學其法。以擊伴侶。立死。征南視之曰。此暈穴也。不久當甦。已而果然。

  征南任俠。嘗為人報讎。然激於不平而後為之。有與征南久故者。致金以讎其弟。征南毅然絕之。曰。此以禽獸待我也。

  征南名來咸。姓王氏。征南其字也。自奉化來鄞。祖宗周。父宰元。母陳氏。世居城東之車橋。至征南而徙同嶴。少時隸盧海道若騰。海道較藝給糧。征南嘗兼數人。直指行部。征南七矢破的。補臨山把總。錢忠介公建□以中軍統營事。屢立戰功。授都督僉事副總兵官。事敗。猶與華兵部勾致島人。藥書往復。兵部受禍。讎首未懸。征南終身菜食。以明此志。識者哀之。

  征南罷事家居。慕其才藝者。以為貧必易致。營將皆通慇懃。而征南漠然不顧。鋤地擔糞。若不知己之所長。有易於求食者在也。一日。過其故人。故人與營將同居。方延松江教師講習武藝。教師倨坐。彈三絃。視征南麻巾縕袍若無有。故人為言征南善拳法。教師斜盼之。曰。若亦能此乎。征南謝不敏。教師軒衣張眉曰。亦可小試之乎。征南固謝不敏。教師以其畏己也。強之愈力。征南不得已而應。教師被跌。請復之。再跌而流血破面。教師乃下拜。贄以二縑。

  征南未嘗讀書。然與士大夫談論。則蘊藉可喜。了不見其為麤人也。余弟晦木嘗揭之見錢牧翁。牧翁亦甚奇之。當其貧困無聊不以為苦。而以得見牧翁。得交余兄弟。沾沾自喜。其好事如此。

  予嘗與之入天童。僧山燄有膂力。四五人不能掣其手。稍近征南。則蹶然負痛。征南曰。今人以內家無可眩耀。於是以外家攙入之。此學行當衰矣。因許敘其源流。

  忽忽九載。征南以哭子死。高辰四狀其行。求予誌之。余遂敘之於此。豈諾時意之所及乎。生於某年丁巳三月五日。卒於某年己酉二月九日。年五十三。娶孫氏。子二人。夢得前一月殤。次祖德以某月某日葬於同嶴之陽。

  銘曰。有技如斯。而不一施。終不鬻技。其志可悲。水淺山老。孤墳孰保。視此銘章。庶幾有考。」

武禹襄"打手要言"

武禹襄"打手要言"前面十段話,從"以心行氣"到"意氣君來骨肉臣也",完全是在解說"十三勢行工歌訣"的內容,後面則是武禹襄修鍊太極拳的要點。讀者必須細心體會才能領悟其中的道理。以下將"十三勢行工歌訣"列出,供武者參考。

...................................................................
十三勢行功歌訣
....................................................................

十三總勢莫輕識,命意源頭在腰隙。變轉虛實須留意,氣遍身軀不稍痴。
靜中觸動動猶靜,因敵變化是神奇。勢勢存心揆用意,得來不覺費功夫。
刻刻留心在腰間,腹內鬆靜氣騰然。尾閭正中神貫頂,滿身輕利頂頭懸。
仔細留心向推求,屈伸開合聽自由。入門引路須口授,功用無息法自休。
若言體用何爲準,意氣君來骨肉臣。詳推用意終何在?益壽延年不老春。
歌兮歌兮百四十,字字真切義無遺。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費工夫遺歎息。

.....................................................................................
"打手要言" 作者 武禹襄 宗岳門標點分段
....................................................................................

解曰:

以心行氣,務沉著,乃能收斂入骨。所謂“命意源頭在腰隙”也。

意氣須換得靈,乃有圓活之趣。所謂:“變轉虛實須留意”也。

立身中正安舒,支撐八面;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到。所謂:“氣遍身軀不稍痴”也。

發勁須沉著鬆靜,專注一方。所謂:“靜中觸動動猶靜”也。

往復須有折迭,進退須有轉換。所謂:“因敵變化是神奇”也。

曲中求直,蓄而後發。所謂:“勢勢存心揆用意,刻刻留心在腰間”也。

精神提得起,則無遲重之虞。所謂:“腹內鬆靜氣騰然”也。

虛領頂勁,氣沈丹田,不偏不倚。所謂:“尾閭正中神貫頂,滿身輕利頂頭懸”也。

以氣運身,務順遂,乃能便利從心。所謂:“屈伸開合聽自由”也。

心爲令,氣爲旗,神爲主帥,身爲驅使。所謂:“意氣君來骨肉臣”也。

解曰:

身雖動,心貴靜;氣須斂,神宜舒。心為令,氣為旗,神為主帥,身為驅使,刻刻留意,方有所得。先在心,後在身;在身則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所謂:“一氣呵成,捨已從人,引進落空,四兩拔千斤”也。

須知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視動猶靜,視靜猶動;內固精神,外示安逸;須要從人,不要由己;從人則活,由己則滯。尚氣者無力,養氣者純剛;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

以己依人,務要知己,乃能隨轉隨接;以己粘人,必須知人,乃能不後不先。精神能提得起,則無遲動之虞;粘依能跟得靈,方見落空之妙。

往覆須分陰陽,進退須有轉合;機由己發,力從人借;發勁須上下相隨,乃一往無敵;立身須中正不偏,能八面支撐;靜如山岳,動若江河;邁步如臨淵,運動如抽絲,蓄勁如張弓,發勁如放箭。

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到;運勁如百煉鋼,何堅不摧?形如搏兔之鵠,神如捕鼠之貓,曲中求直,蓄而後發;收即是放,連而不斷。

極柔軟,然後能極堅剛;能粘依,然後能靈活;氣以直養而無害,勁以曲蓄而有餘;漸至物來順應,是亦知止能得矣。

又曰:

先在心,後在身;腹鬆,氣斂入骨。神舒體靜,刻刻存心。切記,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視靜猶動,視動猶靜。動牽往來氣貼背,歛入脊骨,要靜。

內固精神,外示安逸,邁步如貓行,運勁如抽絲。全身意在蓄神,不在氣;在氣則滯。有氣者無力,無氣者純剛;氣如車輪,腰如車軸。

又曰:

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似鬆非鬆,將展未展,勁斷意不斷。

又曰:

每一動,惟手先著力,隨即鬆開,猶須貫串;不外起承轉合。始有意動,既而勁動,轉接要一線串成。氣宜鼓盪,神宜內歛,無使有缺陷處,無使有凹凸處,無使有斷續處。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向前退後,乃得機得勢,有不得機得勢處,身便散亂,必至偏倚,其病必於腰腿求之,上下前後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是外面。

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後,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物將掀起,而加以挫之之力,斯其根自斷,乃壞之速而無疑。虛實宜分清楚,一處自有一處虛實,處處總此一虛實;周身節節貫串,勿令絲毫間斷。

論武禹襄太極之氣

武禹襄武學,繼王宗岳而具個人特色

  清代武禹襄名河清(1812-1880),河北.永年人,是知名的太極拳大師,幼好武術,早年曾隨楊露禪學陳氏老架,又隨陳青萍學陳氏新架一個多月,最後他在得到王宗岳的太極拳譜之後,突然開悟,武功猛然大進,到達武者終身夢想的階級神明。在他階級神明之後,根據王宗岳太極拳理論所闡發的"打手要言",成為長久以來太極拳武者的鍛練指導綱領;而他所寫的"四字祕訣,更是太極拳對戰的上乘口訣。

  以地位而言,王宗岳是太極拳的宗師,也是分合太極拳理論的建構者;武禹襄雖然沒有澈底証悟破解王宗岳太極陰陽分合論,及三體十三勢的武術祕密,無法像宗岳門般,為後世武者啟示出分合太極拳的簡潔體系架構;他卻因為建構出太極拳具有高度個人特色的鍛練及實戰應用理論,影響後世極大,而成為太極拳的一方霸主。

武禹襄武學,以氣貫串

武禹襄的武學理論,除了追隨王宗岳的太極理論之外,其個人特色最為強烈,影響後世武者最大的,就是他的"氣"論。"氣"字用於武術,雖然不是武禹襄所獨有獨創,但是卻可以說是完全發揚光大於武禹襄。在他短短的"打手要言"中,武禹襄就使用了二十五個"氣"字,在他極短的"四字祕訣"中,也使用了六個"氣"字。由此可見,武禹襄的武學理論可以說完全是以"氣"來貫串。舉例如下:

"打手要言"中的"氣"字,共有二十五個:

"以心行氣、意氣需換得靈、行氣如九曲珠(一)、氣遍身軀不稍痴、腹內鬆靜氣騰然、氣沉丹田、以氣運身、氣為旗(一)、意氣君來骨肉臣、氣須歛、氣為旗(二)、一氣呵成、尚氣者無力、養氣者純剛、行氣如九曲珠(二)、氣以直養而無害、氣歛入骨、動牽往來氣貼背、全身意在蓄神不在氣、在氣則滯、有氣者無力、無氣者純剛、氣如車輪、氣宜鼓蕩、完整一氣。

"四字祕訣"中的"氣"字,共有六個:

"運氣於己身、以氣蓋彼來處、以氣對彼來處、以氣全吞而入於化也、是以氣言、能直養其氣而無害"

不懂氣,就不懂武禹襄

從以上的三十一個"氣"字可知,"武禹襄"的"氣"字,是他武學的靈魂。如果不能完全了解,甚或只能一知半解"氣"這個字,就根本不可能了解武禹襄的武學理論,這也是武禹襄的"打手要言"以及"四字祕訣"一直無法被一般人領悟破解的原因。

不懂勁又不懂文,望氣興嘆

武禹襄說"四字祕訣"中的"敷、蓋、對、吞"四個字是:"無形無聲,非懂勁後,練到極精地位者,不能知全。"而"氣"這個字,卻是這"四字祕訣"的貫串樞紐,也是"四字祕訣"的精神靈魂;若不明白武禹襄的"氣"字本義,就根本不能理解"四字祕訣"的精髓。若照武禹襄對懂勁的要求,當代武者雖然個個都自稱是"太極真傳、拳理傳真",然以武禹襄所要求的懂勁程度,和破解証悟拳論所需的語文程度,當代武者大概也只能望"氣"興嘆了!

一門一理,一人一氣

由於當前太極拳各門各派,完全以勢架作為承傳,不肯認祖歸宗,承認自己的祖師是王宗岳,當然對後起的武禹襄就更不放在眼裡了。其實當前各門各派所講的"太極拳理"都是自己的太極拳理,不是王宗岳的太極拳理;當前各門各派所講的"氣",也都是自己的"氣",不是武禹襄的"氣";當前各門各派完全是"一門一理,一人一氣",這些"太極拳理"和"太極之氣",雖都自稱真傳,事實上卻和王宗岳與武禹襄的"理、氣"精義,毫不相干。

"打手要言"及"四字祕訣"精義無人能譯出

如果太極拳界不承認武禹襄的"氣",是"太極拳氣論"的指導綱領,那就無話可說;如此,每個人都可以自己發明自己的新"氣",沒有誰是誰非。如果太極拳界承認武禹襄的"氣論",是"太極拳氣論"的指導綱領;那麼,當前武術界各門各派就根本沒有人懂太極拳的"氣"。因為當前武術界根本沒有人成功譯出武禹襄所寫的"打手要言"及"四字祕訣",這正表示武禹襄所寫的"打手要言"及"四字祕訣"沒有人能懂,既然沒有人能懂武禹襄所寫的"打手要言"及"四字祕訣",又怎麼能理解武禹襄所說的"氣"是什麼?

百家之"氣",皆非太極之"氣"

當前各門各派所講的:" 正呼吸的氣、逆呼的氣,導引的氣、吐納的氣、運行奇經八脈的氣、通往勞宮命門的氣、上達泥丸的氣、下達湧泉的氣、宇宙的氣、生物的氣、先天之氣、後天之氣、天地正氣、黑暗妖氣、善人和氣、壞人邪氣、天氣、地氣、空氣、真氣、陽氣、陰氣、人氣、血氣、上氣、下氣、內氣、外氣、中氣、斷氣、運氣、晦氣、塵氣、霧氣、冷氣、熱氣、水氣、火氣、肝氣、肺氣、胃氣、腎氣、精氣、神氣、淫氣、蕩氣、毒氣、香氣、水蒸氣、老婆小孩生的氣..........。"這些亂七八糟的氣,都是各家自創的獨門之"氣",通通都不是武禹襄的"氣",更不是王宗岳太極拳的"氣"。

百家之"氣",不能貫通武禹襄的拳論

為什麼上述這些"氣"都不是武禹襄的"氣"?很簡單,一個"懂勁而練到極精"的武者,不必看就知道,大家心裡明明白白,通通透透,武者和武者之間,根本沒什麼可以爭論。至於沒有"懂勁而練到極精"的武者,只要把上述那些氣的觀念,套到武禹襄的"打手要言"及"四字祕訣"中,看看能否將"打手要言"及"四字祕訣"的精義,整個完整無誤地翻譯出來,就可以知道這些"氣"是不是武禹襄的"氣"。如果是,那麼武禹襄的文章,就會像大門被鑰匙打開一樣,裡面的太極寶物,件件清清楚楚、簡簡單單、隨手可得;如果不是,那麼武禹襄的文章,就會被越描越模糊,越弄越複雜,甚至前後不能自圓其說,越練越走火入魔。

非"懂勁而練到極精"的人,無法了解"氣"

"氣"是四字祕訣的貫串樞紐、精神靈魂,因此,"氣"和四字祕訣一樣:"無形無聲,非懂勁後,練到極精地位者,不能知全。""不能知全"就是無法完全體會到"氣"的精義。"沒有"懂勁而練到極精"的人,就算是別人說破嘴,也只能有一個表面上的粗淺了解,內心無法真正體驗到那"氣"的韻味,好像隔層紗一樣,似懂非懂;甚至還會懷疑,跑來和你作無謂的爭論。

武禹襄的"氣",是把自己化為虛空無形的氣化能量

簡單地說,武禹襄的"氣"就是"武者透過極鬆、極柔、極輕、極靈、無形、無相的最終極修鍊,而使自我昇華成虛空無形的氣化能量。"也就是說,"氣"不是別的東西,也不是外在的東西;"氣"就是武者自己,是一個超越的自己,是一個氣化的自己,是一個虛空無形成為氣化能量的自己。

武者先從固態修鍊成液態

什麼是"氣化的自己"?人雖有血氣骨肉,從外在形體來說,大致上是呈固態的固體;固體又僵硬又定型,難於變化,一個武者的轉變如果維持身體原本的固態,當然就不能靈活轉變了。因此武者就透過各種訓練,譬如拉筋、劈腿、柔軟操、或各種訓練方法把身體的柔軟度提昇到像液態能流動的"水";但是這樣仍然不夠,就像那些練芭蕾舞的舞者,他們的身體外在動作,就柔軟得像水一樣,但是你試試他的手臂關節,卻不是鬆開的,這表示他們的柔軟是外在的不是內在的。

武者再從液態修鍊成氣態

因此,為了更靈活,武者不能將自己停在液態的境界,便再透過極鬆、極柔、極輕、極靈、無形、無相的最終極修鍊,而使自我昇華成虛空無形的氣化能量。使自己像空氣一樣,無形無相又能靈活流動。武者從固態修鍊成液態再修鍊成氣態,這整個過程就是"武者的氣化修鍊",而完成"氣化修鍊"的武者就有了一個"氣化的自己",這就是武者有了"氣"。

"氣"的威力

武者有了這個"氣化的自己",從外表上和常人無異;但是在應敵時,卻像空氣一樣令人摸不到、感覺不到、無形無相、無孔不入,無法應付。敵人被敷住時,像被大氣壓得不能動彈;敵人被蓋住時,不知不覺露出敗形;敵人被對擊時,像氣爆一樣被摧毀;敵人被吞化時,連逃命都來不及。這就是武者"氣化"所產生的威力。

進行氣化訓練的武者,不會經驗到太極拳的任何錯誤

武者氣化之後,就絕對不會有遲頓、僵硬、笨重、丟、頂、抗、扁等任何一種太極拳所忌諱的毛病;所謂太極拳的毛病對進行氣化訓練的武者來說,是跟本不會經驗到的。因此"氣化"是太極武者修鍊最簡單大法,最好捷徑,也是太極拳階級神明的最快正道;這也是武禹襄能夠到達階級神明的修鍊祕訣。宗岳門在破解武禹襄太極之氣的祕密之後,公告給天下的武者;但願天下的武者,個個都能夠不再受到邪師的邪知見誘惑誤導,而個個都能達到階級神明的境界。

"氣化的自己"就是武禹襄的"氣"

現在我們用宗岳門所解的"氣化的自己"這個"氣"字,來解釋武禹襄"打手要言"及"四字祕訣"中的三十一個"氣"字,就可以發現,原來武禹襄"打手要言"及"四字祕訣"的原貌是這麼簡單清楚。以下就是宗岳門對武禹襄三十一氣字的概略解說:

1.所謂"以心行氣",就是用心來運行這個"氣化的自己",不讓這個"氣化的自己"盲目妄動。

2.所謂"意氣需換得靈",就是用意念來帶動這個"氣化的自己",要使這個"氣化的自己能夠"轉換靈活。

3.所謂"行氣如九曲珠"(一),就是運行這個"氣化的自己",要像九曲珠一樣,內外的每一個細微處都能到達。

4.所謂"氣遍身軀不稍痴",就是這個"氣化的自己",要做到全身遍及,毫無不到之處。

5.所謂"腹內鬆靜氣騰然",就是要把身體小腹完全鬆靜,讓這個"氣化的自己"能夠活力奔騰,成為活潑的能量。

6.所謂"氣沉丹田",就是這個"氣化的自己"要以丹田作為沉著穩定之點,才不會頭重腳輕,失去平衡。

7.所謂"以氣運身",就是用這個無形的"氣化的自己",來帶動武者的有形驅體。
8.所謂"氣為旗(一)",就是這個"氣化的自己"要以心來引導,更要像作戰的旗子,聽從主帥的指揮而動。

9.所謂"意氣君來骨肉臣",就是用心意引導的這個"氣化的自己"是君王,四肢百骸要像臣子般,聽君王的命令而動。

10.所謂"氣須歛",就是這個"氣化的自己"要內歛,不可外弛散亂。

11.所謂"氣為旗(二)"就是這個"氣化的自己"要以心來引導,更要像作戰的旗子,聽從主帥的指揮而動。

12.所謂"一氣呵成",就是這個"氣化的自己"要完整合一,動靜一致,不能零零落落。

13.所謂"尚氣者無力",就是如果讓這個"氣化的自己"自己作主妄動,而不以心意來指揮,就無法發揮最大的力量。

14.所謂"養氣者純剛",就是用心意來培養調教這個"氣化的自己",就能夠讓這個"氣化的自己"發揮極剛強的力量。

15.所謂"行氣如九曲珠"(二),就是運行這個"氣化的自己",要像九曲珠一樣,每一個細微位置,都能輕易到達。

16.所謂"氣以直養而無害",就是用正確的心,來培養調教這個"氣化的自己",就不會造成弊害。
17.所謂"氣歛入骨",就是把這個"氣化的自己",內歛到好像進入骨髓一樣。

18.所謂"動牽往來氣貼背",就是在動作中,這個無形的"氣化的自己",要像貼在有形的身體背上一樣,保持有形無形合體不離,兩者沒有任何差別。

19.所謂"全身意在蓄神不在氣",就是全身的意念是要培固精神主帥,不要只顧著專注於這個"氣化的自己"。

20.所謂"在氣則滯",就是如果只顧著專注於這個"氣化的自己",而不培固精神主帥,戰鬥的行動就會僵化。

21.所謂"有氣者無力",就是只有"氣化的自己",而沒有心意的指揮,就無法發揮力量。

22.所謂"無氣者純剛",就是將這個"氣化的自己"化於虛無,用心意來指揮,就能夠發揮極剛強的力量。

23.所謂"氣如車輪",就是這個"氣化的自己"的動作要以"環"來運行,像車輪一樣轉動。

24.所謂"氣宜鼓蕩",就是這個"氣化的自己"不能僵化占煞,停頓遲緩,要能夠活潑鼓蕩。

25.所謂"完整一氣",就是這個"氣化的自己"要完完整整,不能零亂。

26.所謂""運氣於己身",就是在自己有形的體內,運行這個無形的"氣化的自己"。

27.所謂"以氣蓋彼來處",就是用這個"氣化的自己"從斜側面涵蓋於敵人的勁點。

28.所謂"以氣對彼來處",就是用這個"氣化的自己"對著敵人的來勁發出。

29.所謂"以氣全吞而入於化也",就是用這個"氣化的自己"吞化敵人的內勁。

30.所謂"是以氣言",就是"四字祕訣"的理論,都是依從這個"氣化的自己"來說的。

31.所謂"能直養其氣而無害",就是能夠正確的以心意來培養調教這個"氣化的自己"就不會產生弊害。


宗岳門對"氣"的解釋,能幫助武者階級神明

以上就是宗岳門對武禹襄"打手要言"及"四字祕訣"中的三十一個"氣"字所做的解釋,宗岳門的解釋,可以完完整整清清楚楚地証明並破解武禹襄的"打手要言"及"四字祕訣"。當然其中最精華的部份,仍然要"懂勁而練到極精"才能深刻體會,甚至需要入門口授才能澈底領悟。如果武者能夠信而不疑,一定會發現宗岳門所解的"氣"字,可以讓您澈底掃除過去武者那些胡亂繁雜、錯亂妄解,讓人頭腦混亂的"氣"。更能夠很快地讓自己的武學觀念,從清淨無染的光明中,將武功提昇到最上乘的境界。武者如果順著這樣的正道而走,離階級神明就不會太遠了。
離經妄論,後學所譏

如果武者還是堅持要走錯誤繁雜的迷途,不肯回到武禹襄對"太極之氣"的本義,非要相信並且傳播那些玄眇不經、穿鑿附會、失道欺人的離經妄論;一旦武功隨年歲而逝,尚且事小;只怕以邪知邪見誤後學弟子一生,日久其道德、知識、心智終將被後學所譏所棄。屆時門生遠去,晚景淒涼,年老只能成為癡人,自醉自夢、喃喃自語了。

王宗岳祖師太極拳論

《王宗岳祖師.第一論.太極拳論》

  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無過不及,隨屈就伸。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雖變化萬端,而理為一貫。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貫通焉。
虛靈頂勁,氣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隱忽現;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獨知人。英雄所向無敵,蓋皆由此而及也。

  斯技旁門甚多,雖勢有區別,概不外壯欺弱慢讓快耳。 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關學力而後有也。察「四兩撥千金」之句,顯非力勝!觀耄耋禦眾之形,快何能為!

  立如平準,活似車輪,偏沉則隨,雙重則滯。每見數年純功不能運化者,率皆自為人制;雙重之病未悟爾。欲避此病,須知陰陽;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相濟,方為懂勁。懂勁後,愈練愈精,默識揣摩,漸至從心所欲。本是捨己從人,多誤舍近求遠。所謂:「差之毫釐,謬以千里」,學者不可不詳辨焉,是為論。

《王宗岳祖師.第二論.太極十三勢行工歌訣》

十三總勢莫輕識,命意源頭在腰隙。變轉虛實須留意,氣遍身軀不稍痴。
靜中觸動動猶靜,因敵變化是神奇。勢勢存心揆用意,得來不覺費功夫。
刻刻留心在腰間,腹內鬆靜氣騰然。尾閭正中神貫頂,滿身輕利頂頭懸。
仔細留心向推求,屈伸開合聽自由。入門引路須口授,功用無息法自休。
若言體用何爲準,意氣君來骨肉臣。詳推用意終何在?益壽延年不老春。
歌兮歌兮百四十,字字真切義無遺。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費工夫遺歎息。

《王宗岳祖師.太極第三論.太極拳十三勢》

  太極拳,一名「長拳」,一名「十三勢」。

  長拳者,如長江大海,滔滔不絕也。十三勢者,掤、履、擠、按,採、列、肘、靠,進、退、顧、盼、定也。

  掤、履、擠、按,即坎、離.震、兌,四正方也;採、列、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此八卦也。 進步、退步、左顧、右盼、中定,即金、木、水、火、土也。此五行也。合而言之,曰「十三勢」。

《王宗岳祖師.太極第四論.太極拳打手歌》

掤履擠按須認真,上下相隨人難進。
任他巨力來打我,牽動四兩撥千金。
引進落空合即出,粘連黏隨不丟頂。

敷蓋對呑略說(一)

  基本上,識得拳論的人,所看到拳論中的每一字,每一句,必然都是可操作的具體動作,至於看不懂拳論的人,所看到的就不外乎是一些紙上文字和一些空洞無用的動作。

  也就是說,當武者看得懂拳論時,拳論中每一字、每一句都會浮現出那個字句的奇妙動作,好像寫拳論者正在文字中現場演示解說一般,但是看不懂拳論的人,所看到的就只是 寫在紙上的死文字而巳。

  拳論不是死的東西,它和武者的覺心合在一起時,就會活在武者的生命裡,所以宗岳門非常注重拳論的解說,尤其是像王宗岳祖師和武禹襄大師這些高人的太極拳論,全都是 他們一生的練功心得,可說是字字珠璣,後人如果能夠悟得其中 七八成,便可得大利益,如能全部悟解,那妙用之處就不可言喻了。

  有關於武禹襄所寫的太極拳「敷蓋對吞」四字訣,過去很有少人論述,就算有論述,大多數也只是順者武禹襄的《 四字訣》內容,再略加衍伸補述幾個文字而已,這種沒有深入詳細講明動作的補述,對於解開四字訣的內容幫助不大。因此很多想要了解《四字訣》的年青武者,很難從這些補述中看出《四字訣》的技術真貌。

  當然要能夠簡明扼要地將自己所知的武學,用文字寫出來而讓大多數人都能懂,是非常不容易的事, 想要徹底了解的人,最好還是請明師親自示範解說會比較好。但是明師難逢,世異時移,後人恐將忘記,或不再想信中華內家武學之輝煌,所以我在此儘可能將武禹襄大師的《 四字訣》,以宗岳門武學的角度,詳細說明。雖我說是詳細,但對未能親炙者,仍可能只是略說,所以便以略說成文題。以下是《 四字訣》原文:
...................................................
...................................................
"太極拳四字不傳密訣" 作者 武禹襄

敷:敷者,運氣於已身,敷布彼勁之上,使不得動也。
蓋:蓋者,以氣蓋彼來處也。
對:對者,以氣對彼來處,認定準頭而去也。
吞:吞者,以氣全吞而入於化也。
此四字無形無聲,非懂勁後,練到極精地位者,不能知全。是以氣言,能直養其氣而無害,使能施於四體,四體不言而喻矣。
...................................................
...................................................
  「敷」的技術,是將自己全身放鬆,雙手用身手步結構所形成的正力,輕輕沾粘在敵人手上,在保持輕沾輕粘的靈活狀態下,允許敵人的手向上下左右或向後方活動,唯獨不允許對方有一絲向前,也就是不允許對方 手上的力量,向我們的方向前進。

  如果對方有意前進,我們全身的結構就自然會形成正力,完全阻礙對方向前,這時對方會感覺到雙手前進時,遇到很強大的反作用力,好像推到堅固的石牆,這時對方的雙手便會不知不覺自然而然向上下左右或向後方運動,唯獨不會向前, 因為一旦對方試探性向前,就會感覺前方有如石牆阻礙前進。

  因此我們只要以這種方式繼續沾粘,對方的雙手就會不知不覺,自然而然地退到結構被破壞,並且無法施展肌力的死角。這就好像水潭裡的魚,被聰明的魚夫 四處拍打水面驅趕,逼到死角而被捕捉一樣,對方完全是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 ,自然而然地退到死角。這些退到死角的形態,大多是對方雙手退到大開形成大字形,或雙手退到自己的身上,反壓在自己的身上。如果敷鎖技術高強,也能夠很容很易輕鬆地把對方的雙手壓制在他的背後,讓他好像 雙手被綑綁在後面一般,甚至在對方動步後退的狀態下,也能把對方的雙手連身體釘在牆上或釘在樹上。

  「敷」這樣的技術說起來很神奇,其實對於會應用的人,並無任何神奇之處。其原則就是絕不用雙手主動壓向對方,雙手必須只是永遠輕輕敷在對方手上,像水沾物一樣輕沾,然後藉著這著這種極輕的粘著狀態,以「覓蹤」的身手步法,去追蹤對方的動向,並且維持好自己的結構正力不讓對方雙手回頭, 最後就可以 敷鎖住對方。

  由於「敷」是極鬆極柔大鬆大柔所達成,也就是在身體鬆柔如氣的氣化狀態下達成,因此武禹襄大師說這是「運氣於己身」,所謂「運氣於己身」並不是指運用呼吸之氣,而是讓身體大鬆大柔如氣化一般。

  「敷」就像敷藥一樣,一個人身體受傷敷上膏藥,並不會感覺到膏藥的重量,所以「敷」就是輕沾輕粘的意思,所以敷是不用任何力量的,因為唯有極柔軟極放鬆,才能極靈活覓敵蹤,也才能完全敷布對方的動向 。

「布」就是指向四面八方散布開來全面敷住,讓敵人無可逃遁。「使不能動」就是 利用正力追蹤,保持讓對方除了向前之外,雙手可以任意往各方逃竄,對方雙手一直逃到死角,我們仍能不強力壓制,而只是以正力對準對方,把正力放在對方的死角前面,令對方 的手伸不出來,以致影響對方身體和腳步的活動,造成全身不能動彈為止。

  一般人練習「敷」這種技術有很大的困難,因為一般人一沾到對手,就會很衝動地順手主動用力去壓制對方,一有主動力量,就會形成固定動線和衝力,如果對方是高手,就立刻會被對方聽勁而 走化沾粘,如此反而受制於對方,所以會不知不覺主動壓制對方的人,是練不成「敷」這種技術的。

  「敷」所用的主要用的是以靜制動,以慢制快的概念。一般人一沾到對方,就急急忙忙,快速主動加以強壓,這樣反而會造成被聽勁反制的失誤,所以「敷」要像水中趕魚般慢慢趕,才能全部趕入死角,如果胡亂向魚群衝去,反而造成魚群四散 ,無法全面壓制。

  等到以靜制動以慢制快的技術具備了,一沾就敷住,別人不能動,又不能快,又不能施力,反而會覺得你的動作極快極有威力。 甚至會覺得你用力比他大,其實對方所感覺到的力量,是他自己推牆所形成的力量,並不是牆所發出的力量。

  太極拳的「敷」,給對方的力量感覺就是如此。太極拳的「敷」,就是在對方的前面築牆,讓對方不能前進,對方一直走,我們一直在他面前築牆,一直築到對方走入死角,被我的牆困住為止,我們並不直接向對方施力,所以一定要大鬆大柔不用力,這就是以無力打有力。

  「敷」一定要能夠允許對方向上下左右或向後方活動,唯獨不允許對方有一絲向前,也就是不允許對方向我的方向前進。這個技術要懂得結構正力應用的技術才行,因此習於使用肌力的人也是練不成的,因為喜歡使用肌力的人,對於結構力的要求比較低,所以結構技術上比較不會精心要求, 正力技法自然不好,因此不能用於「敷」。

  特別要注意,「敷」的技術,是必須要「蓋對吞」三種技術都精熟之後,才能精熟。因為「敷」必須要使用「覓蹤」技法 ,「覓蹤」是一種追蹤技術,其身手必須內藏翻筋轉骨所成的暗勁技術才能追蹤對方,如果不能夠具備翻筋轉骨的暗勁,自己一動,身手之形就散亂了,即使追到對方所築的牆,一遇力也會崩潰。 而「蓋對」的技術,就是以翻筋轉骨形成內勁之技,「吞」則是以翻筋轉骨化解之技,所以「蓋對吞」是「敷」的基礎。

  八卦掌祖師董海川說:「何處覓敵蹤,刻刻順敵人。」學會覓敵蹤的「覓蹤」技術, 才能夠有順應敵人的本錢。 所以「敷蓋對吞」四訣中,「敷」字訣最難 ,因為必須在「蓋對吞」技術精熟之後,才能對如何在反壓制之後,追蹤對方動向的技術有所了解。如果無法「覓蹤」,對方手腕快速一轉,一走化就沾粘不上了,就丟離而脫開了。一個真正會敷的人,對方的手腕 快速轉來轉去,還是一樣能夠敷住,所以略懂「敷蓋對吞」技術的人,和人接手時,絕不會把手腕胡亂快速轉來轉去找機會,因為手腕胡亂快速轉來轉去找機會,對方如果精於敷鎖,等於自己製造敗形讓人 壓制攻擊。

  我在教學時,會先示範敷的技術,因為這個技術最能夠引人興趣,但是教學時我會先教「蓋對吞」而不先教「敷」。等到「蓋對吞」的手法精熟之後,「覓蹤」的技法就有一定的基礎,這時候學起「敷」來就會水到渠成。

「敷」 要像「移身、出肘、出手」的發勁順序那樣,先移身「覓蹤」,再出手「覓蹤」。不可在身未進時,就把手出完。身未進時手先出完,再移身進攻,身手步就會僵硬,勁的傳導不會貫串到最後,會形成後繼無力的現象。

  「敷」時多以俯掌,掌絕對不能轉陰陽。「敷」絕不能施展明勁壓制,而要用大鬆大柔,讓人感覺不到的暗勁來敷鎖。所以「敷」的手法,是掌中虎口備用,而以掌心或用掌指壓制,這和「蓋」全面使用掌中虎口的虎刃刀技術有很大不同。「敷」 絕不能用虎口壓制,在敷的過程中,由於對方還有自由活動的空間,雙手很容易從我們虎口處鑽出反壓我們,這點一定要特別注意差別。

  「敷」時,要用龍爪掌,或稱瓦楞掌,不可使用其他掌法,如此才能加大手掌的面積,而利於控制對方。其他掌法手掌面積大多數太小,且掌勁不夠堅固,掌形有漏洞,對手容易在掌中脫逃 ,較不利於運用壓制摔拿,所以「敷」一定要用龍爪瓦楞掌才能發揮最大效果。善用龍爪瓦楞掌的武術,在外形上就已顯示其技術精善並且樂於使用壓制摔拿;不用龍爪瓦楞掌的武術,大多會比較偏重打擊,有些則會傾向養生。

  用掌時要特別注意「掌根、小指根、食指根,虎口」四掌點,以及「坐腕、扣腕」的連續運用技術。用掌或打拳架時,手掌不必隨時都大開,以免動作僵硬又難看 。一但意念到掌根,或沾粘應用到掌根時,就要立即「坐腕彈指」。也就是立即迅速「坐腕」,並且五指迅速「彈開」,讓指縫大開呈三角形,掌指要像開摺扇般從掌中間向外大開,掌背指筋要暴露如瓦楞,並且依「掌根、小指根、食指根,虎口」四掌點的連續技術,繼續運用手掌進行壓制。

  「四掌點」技術,他門他派沒有,是宗岳門師承武學特徵之一。「掌根、小指根、食指根,虎口」四掌點的連續運用技術,是屬於宗岳門師門口傳心授的重要用掌技術,是宗岳門太極拳應用「敷蓋對吞」四訣,及「推托帶領搬攔截扣」八能,必備的掌技。

  掌法向來是使用摔打拿踢綜合技術的內家武術極為重視的,因此內家極重自家不傳之祕,知者往往祕而不宣,並視為珍寶,不讓外人得知。「四掌點」技術也是宗岳門首次公開講述,由於各家武術各有所本,「四掌點」技術,未必合用於他家,況且現在資訊流通,剽竊仿造 日久會被人識破,大多數學習者已不敢據他家武學為家傳,因此已無保祕必要,所以公開講述。

  由於內家武術精於壓制摔拿,用掌技術不好,就無法精確使用壓制摔拿的技術,所以精擅於壓制摔拿的內家武術絕對要精於用掌,否則就會失去壓制摔拿的本事。所以從用不用掌,也可以看出該門武術是否精擅摔拿,如果全是用拳的武術,就明顯不屬壓制摔拿型的武術,在綜合格鬥競技當道的現代武術世界,掌法 必然會越來越受到重視,這也是精於用掌的內家武學,前程未可限量之處。

  各家用掌技術各有主張,由於各有用法,無法比較優劣。只要記得我們的壓制摔拿技術,如果不能坐腕,手掌部位的力量就會崩潰,掌根到手指整個手掌會軟弱無勁,掌法的技術就全失了, 也就不能使用太極拳「敷蓋對吞」、也不能使用八卦掌「推托帶領搬攔截扣」的各種壓制摔拿技術。龍爪瓦楞掌,是使用壓制摔拿最好用的掌法,想要運用摔打拿踢綜合技,就不能 精研會坐腕和扣腕的龍爪瓦楞掌技法。

  「敷」可用於敷鎖敵人身手,也可用於敷鎖刀劍兵器,「敷」的技術純熟時,有些狀態下用一兩根手指也能敷鎖住對方。「敷」是比「蓋對吞」更高階的技術,必須「蓋對吞」精熟之後才能完全熟用,所以練習時要先練「蓋對吞」。

(.........................未完待續)

2008/12/21

錦園八卦掌吳國正掌門來訪


吳國正先生,為葉宗長 先師吳錦園先生二公子,現任錦園八卦掌掌門,此次親訪宗岳門並與葉宗長共同觀賞吳錦園先生於三十年前親授葉宗長木劍,此木劍為吳錦園先生親自設計打造。

吳國正先生與葉宗長同為程派高氏第五代弟子,精研程派高氏八卦掌,及師傳各門武術,得家傳之祕技,開現代之風華,現今領導錦園八卦掌門內師兄,承先啟後,開枝散葉,名實俱備,深得眾望,此次來訪宗岳門,本門上下備感殊榮。

宗岳連環方位


























「連環」是由兩個斜角方位的「環」所組成,宗岳門所有的手法都在這兩個環內操作,任何動作不得離開環位。在這兩個斜角環之外的其他所有手或身體的繞圈動作,宗岳門都不稱為「環」而稱為「圈」,宗岳門只使用
「環」作戰,絕不使用圈作戰。因此「宗岳連環」和其他全世界武術的 「連環」都不同,才特稱為 「宗岳連環」。

宗岳棋盤方位













「宗岳方位」是太極拳祖師王宗岳先生所定之方位,非他家太極拳或一般武術之方位。此方位為「棋盤式方位」,王宗岳太極拳方位用技,如在棋盤前與人對弈,此方位技術之破解者為宗岳門。

太極八卦圖十三勢方位



















王宗岳祖師所訂定的太極八卦方位,是按文王八卦圖而訂定的,所以方位和現代人常見的太極八卦圖有點不一樣,現代人看的乾坤多是在南北正方位。

練太極拳如果不知道太極八卦方位,就無法練出用技的太極拳。太極拳所謂掤捋擠按,即身移四正方位;太極拳所謂採挒肘靠,即手走四隅方位;身手入方位即是手走八卦;太極拳所謂進退顧盼定即是腳踏五行,八卦五行合則為十三勢。

王宗岳太極拳十三勢是十三種體勢,不是現在有些人自己在家裡編造的太極拳十三式,現代人打的這些太極拳十三式,和王宗岳太極拳十三勢完全無關,因為王宗岳太極拳的十三勢講的是身手步方位,根本不是講招式。

很多人都不知道現在流行的十三式太極拳,是武術界少數人自己編造的招式,還學得津津有味。這是因為大家的頭腦裡,被長期貫輸了太極拳就是名號響亮、穿漂亮絲綢衣服
打招式,才最真傳的死觀念,最後反而以為這些死觀念是自己的觀念,所以就分不清真假,不但分不清真假,還會以為和自己觀念不同的王宗岳太極拳十三勢是假的。

如果你知道那些編十三式太極拳的人,其中就有葉老師認識的人,你就會大吃一驚了,原來真傳也不過如此。所以還是尊敬王宗岳祖師,向王宗岳祖師學太極拳最真實,祖師不會騙你。

宗岳秘訣



人生一晃就是數年,回頭時已經難以追悔,生命根本不該白白浪費在等待和錯誤的學習道路上。
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的時代來臨了!誰管你是前輩、大師、嫡傳、正宗!學習即能有成,不學必然落後!宗岳門的快速學習,將要打破一切輩份神話!很快讓今日的前輩,變成來日的晚輩!


加入宗岳門,你能學到什麼祕訣?



白天不怕千人看,夜晚不怕賊來偷;內法暗藏千種祕,入門口授不蹉跎。

百聞不如一見,百問不如一學,百思不如明師一解<宗長講話>

學太極拳,必要有明師指點 ,自個空想是不成的,否則學拳三十載,終是自欺欺人而已。<吳永祥師兄見證>

內家武學的功法和心法極為精深奧妙,極容易偏功誤法,必須口傳心授才能真正了解;沒有口傳心授,內家武學是看得到學不到的,是偷得到用不出的。所以沒有明師親傳口授,瞎看盲練根本是浪費時間的。很多人暗自浪費一生的時間在網站上偷學別人的心法功法,也有很多人花費數十年在網路上藉著討論區的問答、爭辯、吹噓、辱罵,來刺探別人的武功,這些人都自以為聰明得可以偷學到什麼東西,其實這是最愚笨的行為,因為他們最後終將發現,自己什麼也得不到。

試想內家的武功如果這麼容易就能學到,那內家的功夫還有什麼價值?試想明師的武功這麼簡單就能學到,那他的弟子何必成群跟在他身邊形影不離?試想高深的武功怎麼是三言兩語或一兩篇文章,不必見到示範就能說清楚的?凡是明師絕不會想要藏一手的,有真功夫的明師,一定會親自下場演武,講到你懂為止,教到你會為止,明師絕對是會親自下場示範高級技術的。

遇到能夠親身示範的明師,就應當立即親近,恭敬向前學習,不可有鄙視不信之心。如學有不成,就要檢討自己的人品、付出和努力。如果你的人品不好,不知道尊師重道,對待老師一副貢高我慢的不敬心態,師父傳授武功時就拚命靠近拚命挖掘,師父有事就急忙閃到一邊去,連人影都看不到;如果你不願為武學承傳付出所得,只想佔師父的小便宜,自己從事的事業狠狠地賺大錢,卻讓辛苦教你太極拳的師父耗費時間、喝西北風;如果你不肯努力練功,追求圓融神化之技,只想學點皮毛唬唬外行人;像這三種人,明師也頂多教你一些足以應付外門的粗淺技術,真正高深的武學別說學不到,連看都不給你看。

所以說,沒有人品、不願付出、又不肯努力,遇到明師都難以調教成材。何況那些遇到明師也不肯親近,只想找個名家名拳來佔個既有的便宜,或到處檢便宜偷學偷練的人,下場就是一場自欺欺人的惡夢而已。你看當今很多自大的年輕人,視明師如糞土,只相信有大名氣的太極拳,不相信真的太極拳,到處拜有名無實的師父,甚至偷學盲練幾十年,他們真正練出什麼了嗎?到頭來還不是一場悔恨之夢!人生有限,既然喜歡武功,就不能再浪費時間、浪費生命了,有捨就能有得,能大捨就能大得;能大付出,就能有大收成。來宗岳門學習,你所得的一定會比你所捨的還多!你收成的一 定會比你付出的多!

一、樁法祕訣:你來的第一天我們就教你讓多人推不動的樁法,這個很簡單,你可能只要練三分鐘就會 ,就能夠炫給外行人看,並且能夠上電視表演了。

二、一線貫串祕訣:你學會一線貫串之後,你就很自然的練成內家湧泉發勁的方法,並且能夠很精確地用太極拳的「採列肘靠」去打人。

三、纏法祕訣:你學會纏法,你的身形就能夠像高手一般虎踞鷹翻,並且法法端正。

四、腿步法祕訣:內家拳用腳打人,可見腿步有多重要,如果你 想精熟各種戰鬥時的腿法和步法,你來宗岳門便能輕鬆學會這些。

五、沾衣跌祕訣:我們會教你掤捋擠按用於沾衣跌的方法。

六、擒摔祕訣:我們會教你擒拿摔跌的技巧,並且教你被擒拿時的解脫缷化技巧,而這些技巧都是前面所學的延伸,一聽就懂,非常簡單。

七、發勁祕訣:你想發人丈餘,甚至更遠嗎?我們會教你最簡單的推鐘功和提手功專練發勁推人,這是非常簡單的事,學會之後你就不會再迷信只會表演發勁大師了。

八、敷鎖祕訣:你想學會輕輕一沾敵人便不能動彈,任你宰割的技術嗎?如果你 學會大鬆大柔制殺敵人的祕密公式,你絕對不必、不願、也不敢用半分力量攻擊敵人。

九、氣打祕訣:你想學會氣機一動,人一鬆,拳就打出去的方法嗎?我們會教你如何使用最正確的內家氣打之法 ,長勁、短勁都得心應手。

十、環打祕訣:我們教你用連環的祕密,讓你學會打擊效益最好的環打技巧。

十一、氣功祕訣:你想練武術動氣功和養生靜氣功嗎?我們在課堂中會教你如何練出能夠 用於武術,以及發放外氣治病的氣功。

十二、兵器祕訣:你想了解短、中、長兵器的正確用法嗎?我們會教你最正確的兵器用法。

宗岳體系



這是宗岳門分合太極拳的理論體系,武者們可以從這個體系中,見到宗岳門武學以"陰陽分合"為大本,所發展成的整體武學理論架構。由於篇幅關係,這一架構中較細微部份,在本文並沒有完整列出。本站將視需要隨時增補。

拳法名稱:宗岳門分合太極拳。

太極始創:太極拳始祖王宗岳,太極拳祖師,太極拳的原始發明人,太極拳理論的最初建構者。

太極承傳:道家聖學派葉金山

太極特色:以"陰陽分合"立太極拳之大本,發展成完整的太極拳武學體系。

原始理論:"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

理論定則:以"陰陽分合"概念所發展的才是宗岳太極拳,其它都不是宗岳太極拳

陰陽意涵:陰陽者敵我也。

分合意涵:分者分開也、分擊也、分擊之術也,合者融合也,合擊也,合擊之術也。

分合定則:以分擊之術與合擊之術並用者為宗岳太極拳,其它都不是宗岳太極拳。

陰陽分合:敵我交戰,以分擊之術及合擊之術進行者,為宗岳太極拳,其它都不是宗岳太極拳。

分合極則:"太極"一義為"大極端"也,故太極拳之分合要求必以大極端為鵠的。分擊要練至敵我強烈分開,以澈底分出陰陽;合擊要練至敵我完全融合,以澈底合為太極,合至無敵無我。

分擊意涵:分擊有二義,一、將敵人自融合中,以內勁打開,形成敵我分裂,在分裂過程中摧毀敵人。二、在敵我已分開之時,直接對敵人進行擊打,以強勁摧毀敵人。

合擊意涵:合擊有二義,一、在敵我融合之時,進行合擊之術的完全控制,使敵人全面受制於我。二、在敵我分開之時,主動進行融合,使敵我由分而合,敵人的攻擊化於無形,再加以控制。

分合體勢:分合體勢以掤、履、擠、按四身法,採、列、肘、靠四手法,顧、盼、進、退、定五腿步,作為分擊之武器,使用以上各種武器對敵人進行攻擊。

體勢手法:手法合為連環打手,化於無形。

體勢身法:身法合為體環,練入腳底,化於無相。

體勢腿步:腿步法合為環步,用於摔打擒化踢。

十三總勢:掤、履、擠、按四身法,以採、列、肘、靠四手法,及顧、盼、進、退、定五腿步合為三體十三勢。

體勢極則:武者必須加強掤、履、擠、按四身法,採、列、肘、靠四手法,顧、盼、進、退、定五腿步之嚴格攻守訓練,以完成太極大極端之要求。

體勢一線:體勢無論如何轉變,都要能勢勢內勁一線貫串,勁尖永遠對準敵人 。

分擊氣打:分擊之術以氣行之,發展成環中氣打之技。

合擊發展:合擊發展以"粘"為根基,由追求"粘"而要求"大鬆、大柔"。

合擊粘點:合擊之粘著點沒有局限,頭頸身手腰退皆能與敵人融合。

兵器分合:分擊合擊之術,要能完全與長兵器與短兵器結合;相反地說,長兵器與短兵器之使用,也是採取分合之術進行鍛鍊。

太極兵器:長短兵器用於危及生命者,以及力大體壯之敵;能補先天體能之不足,或病弱時之戰鬥。手中無長短兵器,須能以身邊隨手取得之物品取代。

兵器用訣:遠距長破短,貼身短破長,當取莫教鬆,出刀須奪命。

鬆柔意涵:鬆者內鬆,骨肉氣血意識完全鬆透。柔者外柔,身形遨翔變化快速靈活,能閃戰騰蛇。

內鬆極則:內鬆須鬆至全身沒有重量,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

內鬆根基:由手練起,自手上體驗內鬆之後再擴及全身。

內鬆初檢:手部被抬起,自己內部完全不會有絲毫卡住;別人抬你手臂,完全沒有重量感。

外柔律動:外形運轉靈活,一動無有不動,一枝搖而百枝搖。

外柔極則:外柔須柔至全身柔弱無骨動靜無形,讓敵人摸不到邊際,抓不到著力點。

鬆柔與粘:在合擊之術中,鬆柔之第一個目的是藉由沾粘連隨而完成融合,而沾粘連隨又統稱為粘。因此粘是融合的最基本鍛鍊項目。

粘與推手:兩人推手的鍛鍊,可以在合擊之中,讓沾粘連隨的技巧達到最高。

推手與制:推手是以沾粘連隨,來鍛鍊合擊之術,因此推手最高之效益為"控制敵人",而非以分擊之術擊打敵人。

鬆柔與靈:在分擊之術中,鬆柔之第一個目的是藉由血氣骨肉之澈底放鬆,到達舉動輕靈。

輕靈極則:輕要輕到週身四肢完全沒有重量,靈要靈到運轉毫無障礙。

輕靈推手:兩人推手的鍛鍊,可以在合擊中形成人不知我,我獨知人。也可以在分擊中人不知我而迅速轉變。

輕靈分擊:發勁分擊,出拳出掌時要完全沒有用力,才是輕靈,若有用力則非輕靈。

輕靈發勁:內勁自腳底湧泉上傳發出,不用肌肉之力,肢體自然能保持大鬆大柔大輕大靈。

輕靈應敵:鬆柔輕靈以應敵,融合好,轉換快,拳速快。不用僵力,更不會"自為人制"。

鬆柔而沉:鬆柔到達太極之大極端,全身重量落入實腳湧泉可到達"沈著不移"。

沉生勁根:一、鬆沉能生出合地勁,也稱為內勁;在勁線上,身體四肢能讓敵人完全推不動。二、能將重心沉於腳底湧泉穴,落地生根,肢體彷彿百枝迎風而動不被連根拔起,如不倒翁,如塑膠袋裝水。

根在湧泉:勁根既在湧泉,一切變動皆以湧泉為根基,最後發展出"不動手用腳打"之拳理。

鬆沉之用:鬆沉除了生出內勁,落地生根之外,一、在戰鬥時氣血四肢身體不會上浮,造成失重斷勁。二、戰鬥的動作在急速轉變中,能夠隨時保持最好的平衡。

鬆沉之辨:內勁是因鬆沉而來,不是蹲底而來。蹲底是重心下沉,與鬆沉內涵不同。

蹲底與沉:高架站立,亦能鬆沉,可知鬆沉與蹲底無關,高手應練至直立亦能鬆沉;蹲底雖可增加沉的穩定效能,但戰鬥時會移動遲緩,故使用宜審慎。

沉與呼吸:鬆沉呼吸要沉入丹田直達湧泉,平時要習慣氣沉丹田,否則在戰鬥時會不自覺地氣息上浮,造成肢體連帶上浮。

呼吸與氣功:由呼吸之調整進入氣功之鍛鍊。

武術氣功:武 術氣功之鍛鍊效益很多,暫列其九;一、能精神專一,攻守時能照見四方。二、戰鬥時氣息不散亂上浮,造成敗形。三、開筋鬆骨,使掌拳能大開大展,增加掌拳效 益。四、打通全身經絡氣血,使肢體鬆柔到達虛空,轉換更靈活。五、氣功使體內各種訊息傳遞快速,聽勁發勁更加銳利。六、能絞能旋,使出拳速度加快。七、能 抖能搖使身體律動流暢,強化內勁打擊效益,提昇戰鬥中之攻防韻律感。八、能加強身體之抗打力,較不易受傷。九、修復鍊功或實戰時肢體所受之損傷。

練訓目標:1.虛無的鬆柔;2.絕對的體勢;3.高速度;4.高威力;5.高技巧。

全面技術:1.踢擊(踢);2.環打(打);3.擒拿(擒);4.吞化(化);5.纏摔(摔)。

比賽技術:1.踢擊(踢);2.環打(打);3.推摔(摔)。

太極實戰:

實戰要領:

沾粘拍位:

宗岳服飾



宗岳門四件式道服,以中國漢代傳統服飾為本,為本門親自設計製作專利。以黑白兩色代表太極之陰陽相生,其特色為衣、褲、束帶之外,加以仿武士甲胃之束身,象徵宗岳門武者束身以受命,堅忍修習,無敢縱弛之宗門精神。

Active Image 上衣:鑲黑線白上衣,代表武者和平、純淨、剛正、真誠之道心。

上衣


 
Active Image

■一面袖:袖子黑邊開口,成一面缺口,代表武者網開一面,以德報怨、寬恕赦免、能捨能得之慈心。

一面袖


Active Image

■束帶:《唐書.崔元綜傳》:「坐朝堂束帶,終日不休偃。」束帶繫於腰,整束其衣,朝乾夕惕,宿夜匪懈。代表武者日夜勤習,精進不懈之勤心。

束帶


Active Image

■束身:約束其身,無敢弛縱也。《後漢書.卓茂傳》:「束身自修,執節淳固。」《淮南子.人間訓》:「束身以受命。」代表武者自願約束其身,接受師命,克遵教導,堅貞不移,勵守節操之敬心。

束身


Active Image ■黑褲裳:代表武者莊重、冷靜、沈著、堅忍之戰鬥決心。

褲裳


Active Image ■配劍:劍者,檢也。所以防檢非常也。代表武者團結一致,護持宗門,忠心死節之忠心。

配劍


宗岳流派



宗岳門是一個流派的組織,是全中國第一個以流派形式組織的門派,宗岳門和跆拳道、空手道、合氣道一樣,是一個有組織有教學系統的流派,宗岳門不是個人開設的武館,也不是個人主持人的武術團體,宗岳門是一個有制度,全面分工合作的流派組織,宗岳門任何成員都可以依規定在組織內享有權利和義務。

宗岳門的發展,一直以組織化、國際化為目標。其目的在及提供入會者公平的發展機會。所以我們有道館的組織,教練、館長的晉升規定,以及各種經營的規章,合理之營利分配,以維護所有入會者應有的利益,凡加入宗岳門會員者,即依規定享有一定之權利與義務,並且成為道館的經營者,成為終身的職業。

宗岳祖師



「宗岳門太極拳」是道家聖學派宗師葉金山,証悟破解太極拳祖師王宗岳「太極拳論」等心法,並印証心意拳、八卦掌等三大內家武術心法,所發展出來,重理論講實戰的內家獨門武術,是武術界的後起新秀。


王宗岳才是太極拳祖師
作者:宗岳門 葉金山

從祖師爺看太極拳

以祖師爺來看太極拳,有以《太極拳論》作者王宗岳,為太極拳祖師的宗岳門太極;有以陳王廷為祖師的陳家太極;有以張三丰為祖師的楊家太極。這三家對太極拳祖師的認定完全不同。

從拳論看太極

以拳論來看太極拳,宗岳門以王宗岳《太極拳論》的「陰陽分合論」為本。陳家太極拳以陳鑫《陳氏太極拳圖說》為本,楊家太極以楊澄甫「太極拳十要」為本。這三家所本的拳論完全不同。

從鬆柔用勁看太極

以鬆柔用勁來看太極拳,宗岳門主張徹底大鬆大柔、極鬆極柔、至鬆至柔不帶掤勁;陳家太極主張五陰五陽、剛柔各半帶掤勁;楊家主張鬆柔帶掤勁。這三家所主張的鬆柔及用勁方式完全不同。

從推手看太極

以推手來看太極拳,宗岳門推手,不脫、不抓、不抱、不拿,更不用足技。陳家推手可用脫手掌擊、足技。楊家推手可推可拿卻不用足技。

太極拳是萬人拳嗎?

各家太極拳內容,既然有如此明顯的不同,那麼太極拳的真貌便難以斷定。因此,有人說太極拳是萬人拳、是萬法拳,太極拳根本是人人一太極、家家一法門,毫無定論;即使各家說出同樣的拳理,其內容也完全風馬牛不相及。於是有人迷惑了,有人失望了,有人放棄了,有人徹底鄙夷排斥了。但是另外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全世界練太極拳的人卻相對的越來越多,據說全世界練太極拳的人,已經到達數千萬人,並且遍及世界五大洲。可見太極拳雖然各家說法不同,練法殊異,卻也具有某種相關聯的共通性,因此才能夠普遍被人所認知並且接受。

王宗岳太極拳是人體力學的極致展現

就宗岳門而言,太極拳並不是一個神祕不可知的拳法,更不是人人殊異的萬人拳、萬法拳。宗岳門武學秉承太極祖師王宗岳先生《太極拳論》的「陰陽分合論」以及《十三勢》理論,以「陰陽分合」作為整體太極拳的理論定則,再以「動分、靜合」的原理,結合「十三勢」,發展出「分擊、合擊」之術,進而完成整個太極拳的完整心法和功法。對宗岳門而言,太極拳是極科學且極有系統的武術,太極拳更是人體力學的極致展現。宗岳門太極從入門到整個功法和心法的完成,每一個項目都清晰明白,絲毫沒有模糊不可知的部份,因此絕無人人殊異的情形發生。

王宗岳創造《太極拳論》及《十三勢》

宗岳門對太極拳的認知是清晰的、是肯定的、是有法有則的。其中最大的原因,是宗岳門乃是太極拳史上,第一且唯一完全以王宗岳為師的門派。宗岳門在王宗岳《太極拳論》中獲得了「陰陽分合論」的精義,以及在王宗岳《十三勢》中獲得了三體十三勢的運作奧祕,因此能夠徹底解決所有過去太極拳無法解決的種種問題。

捨棄「陰陽分合論」及「十三勢」沒有太極拳可言

當前任何太極拳門派,無論他們是否能證悟王宗岳「陰陽分合論」及「十三勢」的精微奧義,甚至無論他們是否故意否定王宗岳的太極祖師地位,甚至變造王宗岳「陰陽分合論」及「十三勢」的內涵,而把「陰陽分合論」的發明,推到遙遠不可知的《易經》時代,又把「十三勢」變成形式上的拳架招式。但他們的內在都永遠離不開王宗岳所發明的「陰陽分合論」及「十三勢」之深層影響。「陰陽分合論」及「十三勢」是百家太極拳內在相關聯的真正共通之處,一旦捨棄「陰陽分合論」及「十三勢」便沒有太極拳可言。

太極拳回歸於王宗岳

談太極拳而不談太極祖師王宗岳是不可思議的,談太極拳卻故意對王宗岳祖師視而不見,是對歷史事實的抹煞,也是對太極拳理論繼承事實的隱瞞。逃避不了王宗岳的太極拳理論,卻又對王宗岳故意視而不見,只會造成武者內心的衝突與不安;當面對歷史事實及理論事實的強大壓力時,早晚要承擔學理及信心崩潰的危險。因此,回歸於王宗岳,乃是化解太極拳一切不確定性及不安性的唯一法門。

太極拳確是王宗岳發明的

世界上任何學術理論的首先提出者,便自然擁有該項學術理論的創作權或知識產權。根據文獻證據,在王宗岳之前,世界上並沒有「太極拳」這個拳種,也沒有「太極拳」的名稱,「太極拳」之名,是王宗岳先生在歷史上首先提出並且完成整體理論建構的,王宗岳先生毫無疑議地是太極拳的真正發明人。過去由於國人對學術創作者不夠尊重,因此,極度忽視太極拳原創者王宗岳先生應有的尊貴學術地位,使得人類武術史上最偉大、最創新的傳奇人物,受到長久冷落而湮沒於塵土之中。這是我們對歷史不負責任,所形成的重大錯誤,如今太極拳已名揚於世界,面對歷史事實的衝擊和國內外求真之士的質疑聲浪,此時,正是我們恢復王宗岳太極拳祖師地位的最佳時刻。

宗岳門徽

宗岳門分合太極拳門徽簡介

分合太極圖由宗岳門葉金山親自設計,依著作權法、商標法規定,抄襲仿冒必究。

Active Image

岳門門徽"分合太極圖",加上中文字及英文字。




Active Image

分合太極圖,內含三體十三式

1.陰陽合則化於無形,分則有形,這是一個包含分合變化的太極圖。是專為太極祖師王宗岳分合太極拳,所設計的分合太極圖。

2.黑、白、深藍、水藍共八個單位,代表八卦掤、履、擠、按、採、列、肘、靠。圖之上、下、左、右、中,代表五行進、退、顧、盼定。合為三體十三勢。

3.整個圖形是地球的形象,象徵宗岳門國際化的決心。

Active Image

1.黑色部份,代表內家拳法中最中要的環。其中間黑色部份代表環的攻擊,極堅剛極銳利,如同旋轉的彎刀。

2.黑色,代表三大技法中的(方位技術)

Active Image

動分、靜合

1.太極動之則分陰陽,靜之則合為一太極。

2.藍色代表太極拳變動像柔軟的水。顏色由深而淺表示氣化於無形。

3.深藍色、淺藍色,各代表三大技法中的(環纏技術、三合技術)。

Active Image

Z太極就是宗岳太極

中間黑、白兩色形成柔軟的Z字,是宗岳太極拳zongyue-taijiquan的意思。

柔軟的Z字 形狀像篆書的水,更象徵太極拳通體大鬆大柔而戰鬥的最高精神。


宗岳鬆柔



宗岳門太極拳是首先提出,並且強力主張「大鬆大柔,極鬆極柔,至鬆至柔」而和其他各家太極形成完全殊異,殊途不同歸的,宗岳門是完全以王宗岳祖師太極十三勢方位的無力技術,來實踐「大鬆大柔,極鬆極柔,至鬆至柔」的技術要求。


追求百分之百的鬆柔

作者:宗岳門 葉金山

太極拳是百分之分鬆柔的

太極拳是百分之百「大鬆大柔」的。當然宗岳門所說的太極拳,是指太極拳祖師王宗岳所發明的太極拳。至於各家太極拳要有多少百分比的鬆柔,那是各家太極拳的私事,外人不便置喙。

賣瓜說瓜甜,好壞不需爭

至於百分之百鬆柔的太極拳,是不是最好的太極拳,基於賣瓜的說瓜甜,絕沒有人會認為自己的太極拳是比較差的;因此有關百分之百鬆柔的太極拳,是不是最好的太極拳,這點完全不 需要討論。

要粘就要百分之百鬆柔

為什麼太極拳必須百分之百鬆柔?很簡單,那就是因為太極拳合擊時要「沾粘」,「粘」是祖師王宗岳規定的,除非你不打算練太極拳,否則你一定要會「粘」。

爛泥巴才能沾粘在牆壁上

如果你想像爛泥巴一樣沾粘在牆壁上,或像膠水一樣沾粘在別人身上,你必須百分之百大鬆大柔。如果有人以為自己不必百分之百大鬆大柔,便能夠把敵人沾粘得死死的,那一定是他把沾粘搞錯了,他所使用的技巧一定不是沾粘;如果他把沾粘搞錯了,還能把敵人沾得死死的,那一定是他的敵人太差,或者他的敵人用蠻力或硬力頂他。

「剛柔參半、剛中帶柔」到處都是,不是太極拳的專利

既然太極拳要「沾粘」就要百分之百鬆柔,為什麼有些人還要主張太極拳要「剛柔參半、剛中帶柔」的剛柔相濟?關於這點,我們不禁要反問,世間大部份的武術,包括中國的外家拳,和其他國外武術,幾乎也都是不斷強調「剛柔參半、剛中帶柔」的武術,世間根本沒有人會承認自己的武術是「純剛」的武術。如果太極拳是「剛柔參半、剛中帶柔」,那太極拳這個與人大同小異的「剛柔參半、剛中帶柔」主張,有何獨特之處,有什麼特別值得 在武術界一提再提的?

太極拳因為百分之百「大鬆大柔」,所以獨特

太極拳就是因為百分之百「大鬆大柔」,所以才獨特。除去百分之百「大鬆大柔」,太極拳有關鬆柔的理論,就和其他各種武術便會幾近完全雷同,也沒有任何特別值得宣揚之處。

太極拳的過程和目的

有人來信質疑宗岳門的「大鬆大柔」說:「鬆柔只是練拳的過程,不是太極拳的目的,宗岳門把大鬆大柔當成目的是錯誤的。」請問,什麼是目的?如果太極拳的目的是要打倒敵人,那麼「剛柔參半、剛中帶柔」,同樣也不是太極拳的目的 ,如此,「剛柔參半、剛中帶柔」豈不同樣是大錯特錯的?又請問,什麼是練拳過程?如果練拳過程是指和練拳目的完全不同的東西,那麼「剛柔參半、剛中帶柔」,同樣也只是過程而不是目的,如此「剛柔參半、剛中帶柔」豈不同樣是大錯特錯的?

各門各派大師都還在練拳的過程中

如果說,太極拳練到階級神明的最高境界,就是太極拳的目的。那麼這世界上,包括各門各派的大師,可能沒有一個人敢說自己已經完全到達目的,大家都只能說自己仍然還在練拳的過程之中。既然各門派大師全都還在練拳過程之中,那麼他們在這練拳的過程中,為什麼不照自己所說的去作鬆柔練習,反而違背自己的說法,去主張「剛柔參半、剛中帶柔」?

過程和目地是一體不可分的

事實上,太極拳根本就沒有什麼練拳過程和練拳目的的區分;太極拳練拳過程和練拳目地,完全不能分開。太極拳練拳過程和練拳目的完全是一體的;練法就是用法,怎麼練就該是怎麼用 ,不能有絲毫差別。有些人故意把太極拳的練拳過程和練拳目的分開,只是為了混淆學習者視聽的手法。

鬆練剛用,或剛練鬆用,都是欺人之談

要知道,太極拳「大鬆大柔」練,就會形成「大鬆大柔」用;太極拳「剛柔互用」練,就會形成「剛柔互用」用。「大鬆大柔」根本練不出「剛柔互用」,也用不出「剛柔互用」;「剛柔互用」根本練不出「大鬆大柔」,也用不出「大鬆大柔」。說太極拳是鬆練剛用,或剛練鬆用,根本是欺人之談。有人批評宗岳門的「大鬆大柔」只是練拳過程,不能作為太極拳的目的,更是誹謗瞎說。

各家太極拳果然風馬牛不相及

也有人來信質疑宗岳門的「大鬆大柔」說:「太極拳的每個一勢架的定勢,都一定是柔運勁、剛落點;由極柔軟開始,到極堅剛結束。所以宗岳太極從頭到尾,一昧大鬆大柔,是錯誤的。」嘿!這個說法,可真是太好玩了!果然各家的太極拳都不一樣,甚至可以說這些太極拳和宗岳門太極拳,完全風馬牛不相及,有趣!有趣!

太極拳根本沒有什麼「柔運勁、剛落點;從極柔軟開始,到極堅剛結束」的定勢

太極拳的勢架,本來就是連貫在一起的,只是為了練習和記憶的方便,才劃分成各種不同名稱的勢架,根本就沒有什麼「柔運勁、剛落點;從極柔軟開始,到極堅剛結束」的定勢!就太極拳而言,每一個被獨立出來的勢架,其中都含有千萬個勢架,這就是宗岳門一貫強調的:「一法含萬法、一勢含千勢。」,也唯有「一法含萬法、一勢含千勢。」攻守時才能「視靜猶動、視動猶靜」隨時進行攻守轉換,才不會形成攻守的動作慣性,被敵人聽測而受控制,也才能達到王宗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的太極拳最高戰鬥境界。

各個勢架,都由極柔軟開始,到極堅剛結束,匪夷所思

對太極拳來說,每一個被獨 立出來的勢架,事實上都含有無窮數的勢架,根本不是有開始有結束的單一勢架。如今竟有人主張太極拳的各個勢架,都是由極柔軟開始,到極堅剛結束,並以此來質疑大鬆大柔的宗岳門,這確實令長久沉潛的宗岳門匪夷所思,甚至不得不懷疑這些人所說的,到底是不是真的太極拳。由此可知,完岳門一貫強調太極拳家家不同,應該嚴格劃分門派,讓學習者有所辨識,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困擾、質疑一併答覆

宗岳門在太極拳中,獨樹「大鬆大柔」的大旗,在武術界中造成不小的震憾。對於許多曾經信賴宗岳門「大鬆大柔」,而受到別人質疑的武者,宗岳門有必要就此一問題,就太極拳學理上為他們進行答覆和分析;對於那些來信對「大鬆大柔」提出質疑,本門不及答覆的武者,本文也可作為回函,並順便提供給有心於太極拳的各界武者作為參考。

宗岳授證



宗岳門依規定發給會員證書,在規定義務下,依規定享有本門各項利益,如出任教練,出任館長,開設道館,擔任宗岳門組織各項職務,領取薪資,行使獎懲,........等。


宗岳門的「段位證書」和其他太極拳的「段位證書」有何不同?

宗岳門的「段位證書」,是在宗岳門內享有一定義務與權利的證書,在所盡義務範圍不違反規定者,依規定享有宗岳門各項權利,譬如服飾使用權、教材使用權、升級升段保障權、出任教練權、出任館長權、開設道館權、設置分館權、道館位置優先權、經營權、擔任職務權、選舉權、段級檢定權、行使獎懲權...........等,除非違反宗岳門章程規定,各項權利任何人不得任意剝奪。

宗岳門對會員的權利保障,是主動極積辦理,並且主動支援輔導的,所以獲得宗岳門的「段位證書」,就等於領了一張一輩子可用的有價證明,拿到全世界都可以用,可以依段位規定在任何宗岳門道館內擔任教練,或依段位規定在世界各國開設道館,總部將依申請,立即支援教材、服飾、及各項證件及各項服務,讓你在最短時間內開設自己的道館。

其他國內及國際太極拳組織,名稱雖然又大又響亮,但絕大多數都不是企業化組織,而是人民團體性質的組織或協會。這些組織是由一個人或一群人,自己取一個響亮的名號,自行向政府申請登記的,這些組織的申請非常容易,只要有一定的人數,符合一些基本的規定,人人都可以申請成立,根本沒有外界想像中那麼有價值。

有些組織為了壯大聲勢,甚至連和自己練完全不一樣的太極拳,或練幾個月太極拳,甚至不是練太極拳,也可以加入成為分會或會員,這種組織完全是一種高層人士的聯誼性質組織,內部構成門派和成員份子極為複雜,人人各自為陣,各家各派都有,完全沒有統一教材,結構鬆散,無法統一經營管理,所以內部為權力的爭鬥層出不窮,對於會員的未來,也毫無規劃。

像這樣鬆散的組織,所頒發的「段位證書」,只有提個高人虛名的作用,完全沒有實質的用處。拿著這種鬆散人民轉體組織所頒發的「段位證書」即使是九段、十段去開館,和你沒有獲得任何證書去開館,所面對的問題是完全一樣的。你仍然需要單打獨鬥,你仍然沒有任何來自團體的各種支援,同組織內的人在你的道館隔壁開館惡性競爭,也沒有任何人能阻止。至始至終你所開的道館,就和古時候的武館一樣,全憑自己一個人的力量,而你館內的弟子也和你一樣,學成後永遠要靠自己去打天下,同樣教拳教到老,只有師父或師兄弟在扯後腿,永遠不會有任何組織力量的支援。

所以同樣是「段位證書」,宗岳門的弟子可以很輕鬆、很容易地開館,他不必擔心同門競爭。宗岳門弟子只要符合規定決定要開館,總部立刻支援各種開館的文書及服飾,所以宗岳門的弟子,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達成開館的心願,並且全心經營自己的道館,全力培植自己的弟子和教練。當有一天館長自己訓練的教練能夠受聘教學時,宗岳門的館長甚至能夠全心投入經營,完全不必親自教學。

宗岳門的館長等於可以隨時退休,卻仍保有道館龐大收入,這樣宗岳門的職業武師,就可以過著比別家武師更舒適更優質的家庭生活,家庭和事業都能夠兼顧。讓中國武師受人敬重,能夠快樂練拳,並且擁有優質的生活,是宗岳門宗長葉金山,在創立宗岳門太極拳時,為中國內家武師所發的志願,這個志願在宗岳門內,已經藉著組織制度而逐步實現。

宗岳獨門



宗岳門的技術和理論,過去不是被全面批評,就是被完全懷疑,或者被試圖模仿;這點可以證明宗岳門的技術確實是獨門獨特,是其他百家所沒有的,現在我們開始對外傳授這些技術,所有學習者都可以見到這些技術的獨特面。我們不敢說這些技是最好的,但我們絕對敢說這些技術是和百家殊異的,是別家所沒有而值得學習的。所以有意學習者,千萬不要相信那些別家也有,他家也會的話。


宗岳門「三個重要技術綱領」

宗岳門太極拳,是最簡化的內家武術,它的重點在「方位的轉動、指領的纏法、三體的相隨」三個重要技術綱領,以此技術綱領,帶出各種摔打拿踢的各種技法。

宗岳太極是以王宗岳祖師的「十三勢方位」為最高指導,結合以及「三體式相隨」三大綱領去建構整個內家太極拳戰技。

「十三勢方位」

首先講「方位的轉動」。太極拳戰鬥時全身會自動轉來轉去,滔滔不絕,那是利用王宗岳祖師的「十三勢方位技術」,讓採列肘靠進入斜角的技巧,只要明白採列肘靠進入斜角的道理,你一動手,身體就開始自行旋轉,並且會自動帶動身體和步法進行攻守,所以王宗岳祖師是用採列肘靠進入斜角,帶動身體和步法,造成身體的自動旋轉。

這個技術是宗岳門宗長葉金山,破解王宗岳祖師所作《十三勢 》方位技術才證悟的,所以除了宗岳門太極拳之外,其他各家太極拳並沒有這種技術;包括八卦掌、形易拳以及其他各種內外家武術,都沒有這種技術的嚴講理論和技法,所以外界並沒有這種技法可見。

許多不具慧眼者,經常誤認宗岳門這種轉動技法,是八卦掌或合氣道的技法,這是以管窺天之見,持此管見者永遠不能了解中國武術的廣博精妙。

「指領式纏法」

其次講「指領的纏法」。太極拳是用指掌領勁操作纏法來應用的,指領式纏法是內家武術用技的訣竅,很多問太極拳用技的人,最好先問指領式纏法的技術,如果不了解指領式纏法,是不可能了解太極拳用法的。懂得指領式纏法的人,可以不用力輕易把人摔跌在地,看起來就像套招表演一樣。不懂的人看了就會說那是套招,因為他自己不懂指領式纏法,招著別人表演的動作做,也要用大力才能把人摔跌在地,所以他認為那是套招也是難免的。

指領式纏法不是荒謬的隔空打牛,它是一種由指掌啟動的大小纏技術,在未接觸時到接觸後用纏法去引動身體和步法應敵。這種纏法和現在各家太極拳用「腳底湧泉」來帶動身體的技術完全不一樣,目前武術界所有傳統的內外家武術,全部都是以「腳底湧泉」來帶動身體,所以宗岳門的指領式纏法技術,是碩果僅存的技術,如果想學這種技術,只能到宗岳門才能找到。

「三體式相隨」

再來講「三體的相隨」。所謂三體是外三合之體,是手與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之體。一般人講的三體式其實是三體樁,所表演的都是站在那裡不動的樁法,不是真正三體的練習方法。

真正三體的練習方法,是動態的,這種動態的三體練習,看起來有點像走步,所以很多人會誤以為是在練走步,會一直強調走步的重要;其實動態的三體,主要是在練手腳肘膝肩胯的統合相隨,如果不知道卻只會走步,即使照著練也會練不出三體統合相隨的重點。

三體式主要是練到推托帶領,以及其他任何纏法,都能夠三體相隨。一旦達到這個目標,所有的動作無論是攻守動靜,重心移位,都能夠達到完美的地步。如果不能練到所有纏法都三體相隨,身形就會散亂,攻守就會失去章法。

「宗岳的獨門」

「方位的轉動、指領的纏法、三體的相隨」是太極拳的三個技術綱領,其他像發勁摔打拿踢這些技術,都是離不開這三個技術綱領的,所以三者缺一不可。我們宗岳門常講的環、三角形陷阱、鬆柔技、無力技、敷蓋對吞搬攔截扣,大纏小纏,引落合出,摔打拿踢,沾衣跌、纏摔,.........以及其他種種經常提及的技法,也都是以這三個技術為綱領去操作,所以凡是在這三個部份越精確熟練的,其技術就會越高強。

這些就是宗岳門有而別家沒有的技術特色,很多人經常信口就說宗岳門的技術別人也會、別家也有,這樣說的人其實是想扭曲事實,貶低宗岳門來抬高自己。當我們提出大鬆大柔時,武術界是一面倒地批評;當我們說環時,也有人宣稱自己會,但事實證明是不一樣的;武術界一面倒講湧泉法,只有我們一家講指領法;現在我們說動態三體,將來一樣會有人說他的走步就是動態三體。

宗岳門的技術和理論,不是被全面批評,就是被完全懷疑,或者被試圖模仿;這點可以證明宗岳門的技術確實是獨門獨特,是其他百家所沒有的,現在我們開始對外傳授這些技術,所有學習者都可以見到這些技術的獨特面。我們不敢說這些技是最好的,但我們絕對敢說這些技術是和百家殊異的,是別家所沒有而值得學習的。

宗岳太極



宗岳門是太極拳,是王宗岳所開創的太極拳,不是八卦掌,更不是合氣道。因為宗岳門是完全依據太極拳祖師王宗岳「太極拳十三勢」的方位技術來開宗立派,不是依據其他任何武術的技法來開宗立派。

八卦掌講:「一母生九子,子子不同」同師所授,因緣不同,各有所成,個個俱美。因因緣之際會,宗岳門已經顯示自家武術獨立的決心,所以宗岳門和八卦掌以及其他太極拳及內家武術是徹底脫勾的,其技法也是脫勾的,所以用八卦掌、其他太極,或其他內家來看宗岳門,是看不出宗岳門的。


王宗岳祖師拳論的破解

過去世人極度鄙視王宗岳祖師,明知太極拳的核心哲學《太極拳論》、太極拳的方位技術《十三勢》、太極拳的行功訣竅《十三勢行功歌訣》、太極拳的用技總則《打手歌》這四篇太極拳的最原始著作,都是王宗岳祖師著作的,在王宗岳祖師之前,世間並無任何太極拳之名,更無任何太極拳的相關著作,甚至也沒有任何太極拳的承傳記錄,卻硬把太極拳的開創,推到遙不可及的年代,推到野史人物身上,甚至推到自家祖先身上。

整個中國歷史中,首先發現王宗岳祖師拳論之神妙,而加以精研的人是武禹襄大師,他破解了王宗岳祖師四篇著作中的《十三勢行功歌訣 》,因此寫出了一篇《打手要言》;首先替王宗岳太極拳的行功打手要領,作出了精闢而微妙的解析,為王宗岳太極拳的重建,建立了不世的功業。

可惜武禹襄先生早逝,並未將王宗岳祖師其他三篇《太極拳論》《十三勢》《打手歌》破解,這是歷史上極大的憾事,王宗岳太極拳的技術面紗仍然未能全面揭開,以致於世人以訛傳訛,各說各話。一直到宗岳門宗長葉金山的手中,才將《太極拳論》《十三勢》《打手歌》三篇的技法完全破解出來,至此王宗岳太極拳才終於揭開面紗,光彩地顯現在世人面前。

尤其是《十三勢》的破解,讓宗岳門的太極拳,因採列肘靠四斜角的運用,以指掌領勁,形成身步的自然旋轉,使得王宗岳太極拳觸之則旋轉自如,如長江大海滔滔不絕的技術,再次完整呈現在世人眼中。《打手歌》的破解,則讓太極拳引落合出的技術,出現了標準的模組,讓宗岳門的動作承傳,有了完全可以測量的精確準則,太極拳成為可以大量複製承傳,而不會偏差的技法。《太極拳論》大鬆大柔無力技術的破解,更是讓王宗岳太極拳以柔克剛的理論完全落實在技法上。

宗岳門太極拳是完全依據王宗岳祖師的拳論所發展的太極拳,雖然宗岳門宗長葉金山,曾經嚴謹地繼承吳錦園先生程派高氏揉身連環掌,並且成為第五代的真傳弟子,但葉老師同樣在吳錦園先生處習得太極與形易的精義,葉老師花了大半輩子的時間在武學的研究和實踐上,也因此發現並且破解了太極拳祖師王宗岳先生的太極拳奧祕,也因此開宗立派建立了宗岳門太極拳,並且為宗岳門太極拳寫下了大量的拳論著作,以及開辦道場,親自傳授王宗岳太極拳,至今宗岳門已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嚴密組織的正式的流派,其最大的功勞仍然是王宗岳祖師在內家的基礎上,創建了太極拳,這個創建太極拳的功業,是任何人都不能加以奪取的。

太極拳推手散打影片

Active Image
宗岳門電視台/電視牆影音直播/若載入中請點...ReadMore開啟電視牆....
宗岳網路電視台ZTV


太極拳纏摔
太極拳發勁

太極拳退纏

太極拳退纏

太極拳外門帶掌纏摔

太極拳內外門帶掌纏摔

太極拳左右搬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