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人太極64式」特色:「罡氣為體、技擊為用,式中有式、變打無窮;質本神明、貌若凡形,淺嚐其妙、即可養生。」
宗岳門太極武學,出自王府皇家,自有高貴的用技血統,與卓然不群的貴族風華,參與王道人64式之學習,身心靈都感染了皇室的尊榮。
宗岳門舊站重新開放http://zongyuemen.com/ 有本站沒有的文章。

2009/01/20

「走、粘」不是「格、擋、壓、撥」

太極拳合擊的摔技,用的是「走、粘」;太極拳分擊的打擊,用的是「走、粘、斷打」。所以摔技是太極拳的詩,打擊打是太極拳的散文,詩是精鍊的,而散文則是詩的展開。

太極拳從摔技開始入門的理由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摔技從走化到把人完全摔倒壓制在地上,只能用「走、粘」兩種技術,由於只有兩種技術,你不會「走」就不能「粘」,你不會「粘」即使會「走」也沒用,所以你只能在「走、粘」中練習,也只能在「走、粘」中看出自己技術的破綻,所以摔技是檢證太極拳技巧的最好工具,摔技有一定的正確之後再練打擊,就非常容易入手了,連打擊的身法步法都能夠做得很完美。

太極拳打擊,是在摔技的「走、粘」之後,加入「斷打」,也就是斷開沾粘而脫手打擊,也叫「脫打」。一開就練習「斷打」的人「走、粘」不能夠練到精確,往往隨便一格、一擋、或一壓、一撥,就進行「斷打」了,前面太極拳最重要的「走、粘」,就被「格、擋、壓、撥」這些外家技巧給取代,而完全模糊掉了。

所以很多練太極拳的人,在「斷打」之前,所用的根本不是太極拳的「走、粘」,而是外家的「格、擋、壓、撥」,也因此接著造成身形步法在應用時,全部又回到外家的概念,而不自知了。所以把「格、擋、壓、撥」當成「走、粘」,是一般人練用太極拳時,最常見的走火入魔,初學者一但積非成是之後,日後怎麼叫也叫不回頭了。

太極拳的「走、粘」和外家的「格、擋、壓、撥」是完全不同的技術,由於在使用「斷打」時,在一剎那的瞬間就完成動作,所以一般人根本分不出其中的差異,這也是太極拳經常產生爭執的地方。那明明是「格、擋、壓、撥」的,卻自視為「走、粘」,那明明是「走、粘」的,卻被視為與「格、擋、壓、撥」無異,這就是內外家爭執之所在,也是內外家無法交談的主因,更是一般人練太極拳,走入歧路的原因。

王宗岳太極拳指領式的「走、粘」,以指掌所帶出的身形和動態,和用「格、擋、壓、撥」所帶出的身形和動態完全不同,其效用也完全不同,這其間的道理,非得透過親身學習不能了解「走、粘」的妙用和殊勝。

王宗岳祖師裡的《太極拳論》裡,「走、粘」就是全部太極拳的代表,只有「走、粘」才能「懂勁」,「懂勁」才能「聽勁」。練太極拳如果一直練不出「懂勁、聽勁」最好先懷疑一下,自己的「走、粘」是不是搞錯了,最好不要先懷疑太極拳。